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建议用时:20分钟)一、选择题1.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B.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C.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D.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解析:选D。解答时,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过程中,统治者主要依靠的是武力征服,通过征服强迫其他民族服从统治。而当时的北魏无论是政治模式、政府政策还是社会经济,都是比较落后的,各民族间也是矛盾重重。2.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这里的“胡汉豪族的威权”具体是指()A.建立郡县制B.采用宗法制C.宗主督护制D.实行分封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北魏基层组织建设。北魏建国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由当地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造成了地主趁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的现象,故出现“胡汉豪族的威权”现象,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4.据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统计,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有史可考的各-2-地暴动、叛乱事件就有二十几起,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说明()①北魏统一北方违背了历史潮流②北魏统治者固守旧思想③社会矛盾尖锐④改弦更张,进行改革,势在必行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结果,这就要求当局进行必要的改革,故③④说法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迎合了历史发展潮流,①说法错误;②不能由材料得出。5.史书记载,孝文帝的祖母冯太皇太后在其成长过程中曾对他进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冯太皇太后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B.改变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摆脱社会危机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作为统治者的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的统治。6.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具备的有利条件有()①北魏完成统一,民族融合加强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落后的深刻认识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⑤北魏社会局势安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解析:选B。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与鲜卑族民族矛盾尖锐,由此导致了北魏政权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不能当作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所以排除了含有④⑤的A、C、D三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3-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含着哪几种社会矛盾?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2)材料一、二表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要从材料一、二,尤其是人民起义所折射出来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来分析改革的原因;可以判断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答案:(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2)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危机严重。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北魏统治。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死,减关中贼。——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宋书·谢灵运传》材料三北魏冯太皇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她聪明果决,多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刑驾驭群臣,为其所用。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冯太后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解析:第(1)问理解材料信息得出其民族分化政策以及民族矛盾尖锐的问题;第(2)问根据“征调赋敛,靡有止已”看出赋税的繁重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第(3)问从冯太后对孝文帝的督促、对改革的支持等方面回答。答案:(1)问题:北魏采取民族分化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影响: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4-(2)问题:北魏赋税剥削繁重。出现:必将导致阶级矛盾尖锐。(3)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本课测评(教材P35)1.简要叙述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提示(1)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2)北魏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开始封建化进程。(3)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2.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提示(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她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使孝文帝具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2)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行冯太后的改革政策,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二、学习延伸(教材P35)1.探究活动提示略。2.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提示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起了推动作用,并且孝文帝前期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