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长顺县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贵州省长顺县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洋务运动”、“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无从涉及,排除;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而且不相关。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对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的认识2.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说,革命成功了,革命党就没有了。思想是留下了,这是思想史上的一个花朵。张謇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只有D项符合要求。A、B、C表述的均-2-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所以选择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3.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此人是苏格拉底。选项B正确。根据所学,选项A、C、D涉及到的哲学家不符合材料材料要求,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4.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C.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合作工厂”指的是公私合营工厂,“私营工厂”指的是不符合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潮流的小私营企业。毛泽东主张让其合法化,这在毛泽东看来是“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讲话表明,公私合营后的合作工厂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管理,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意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太快,需要实行中国式的“新经济政策”,进而对苏联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持怀疑态度,这体现出毛泽东在实践中的实事求是态度,由此-3-可知,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经完成,A项的“加大”明显错误;B项中说“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错误,事实上是斯大林;D项中的“限制国营经济发展”错误,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5.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B.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D.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故B项正确。当时德意志统一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故C项排除。启蒙思想没有涉及联邦制,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意志帝国宪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知识。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但是由普鲁士掌握全帝国最高行政权,保留了浓厚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具有专制主义性质。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6.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4-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A.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C.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D.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信息中看,清政府设立商部主要还是扩大税源,满足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说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封建政府一直坚持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经济主体仍然是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7.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天朝田亩制度》C.《土地法令》D.《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规定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成一个有饭同食的理想的社会。故选B。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C项十月革命之后颁布;D项主张的是发展资本主义。8.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5-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根本目的”,“防止军机泄露、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均是目的,但均不是根本目的,只有维护君主权威才是“根本目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9.英国哲学家休谟说:“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该材料是对哪些科学家诞生之前的社会进行的描述A.爱因斯坦B.哥白尼C.牛顿D.伽利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休谟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A不对,爱因斯坦是在牛顿之后,BD不对,哥白尼、伽利略都是牛顿之前的科学家。考点:本题考查物理学的发展。点评:材料选择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10.1911年6月,咨议局联合会上奏:“以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奉旨斥以“黜陟百司,系君上大权,议员不得妄行干涉。”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6-A.革命赢得了对改良的时间B.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C.推动国会请愿运动的深化D.滋长汉族官僚的反满情绪【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的政治改良设想破产,革命形势发展更快,影响日渐超过改良思潮,故A项正确;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昌城内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故B项错误;国会请愿运动出现在皇族内阁出台之前,故C项错误;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中汉族官僚反满情绪滋长,但不是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11.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排除①。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应选②③。1979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排除④。1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7-D.劳动力短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保暖,说明的是生产能力,故C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能力分卷II二、必考题部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1)观点:①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②民主政治要与民族文化相融合;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2)不矛盾。原因:孙中山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人们对民主共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而课本论断是基于民-8-主共和作为一股思想潮流而言的。【解析】【详解】(1)依据“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得出钱穆认为学习外国制度,不能照搬,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表述的观点是民主政治要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最后是一个反问句,表示作者认为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政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不矛盾的结论。课本与材料中的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民主
本文标题:贵州省长顺县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