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士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士族可安流平进,不屑竭尽全力,士族极端腐朽,势力逐渐衰落,不得不重用寒人,即庶族地主,故D正确;材料表明重用庶族地主,并非表明“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排除A、C;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容易错选C,注意关键信息“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的准确解读,不得不用寒人并不能说明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2.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成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说明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士族地主地位下降,社会阶层发生变动,A正确;政党本-2-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B错误;朋党是不同派别为争权夺利而结成的,与中央与地方斗争、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联系所学隋唐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士族地主地位相对下降的知识分析解答。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元杂剧。根据材料“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可知元杂剧反映了当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元朝政治黑暗的内容,故B项错误;元杂剧所反映的是元代社会的现状,基本没有涉及政治主张,故C项错误;杂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材料强调的是杂剧因为记录社会现象而体现的历史价值,故D项错误。4.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B.存在着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入仕的强烈诉求-3-【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古代商人在发财致富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将大量的资金用于买房置地或者用于下一代的教育,而不是用于扩大经营,使得商业发展缺乏资金及限制了手工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根本动机是科举做官,不是发展农业生产,排除;C项,崇商的表述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在当时的制度下,商人是可以参加科举的,不需要进行诉求,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5.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来看,论者强调学术思想对于一国民主制度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表明论者主张民主制度的发展必须与科学思想进步相结合,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比较科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的重要性,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6.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起,洋务企业的管理体制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官办体制转变为由政府委派商人、招徕社会资本承办的官督商办体制,由独资经营方式转变为股份公司合资经营方式。这种转变A.根本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B.迫使政府放宽了民间工商业政策C.推动了商人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4-D.完全照搬了西方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洋务运动中出现官督商界企业,商人以入股形式加盟洋务企业,推动了产业资本的形成,故C项正确。根本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绝对,排除A项;迫使政府放宽了民间工商业政策是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B错误;完全照搬了西方企业的经营方式说法绝对,排除D项。7.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符合世界潮流的,这种对时局的认识符合我国实际,排除AC;“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可见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君主专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正是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可见中共要对现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纲领进行调整,故选B;材料可知,中共中央注重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排除D。8.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A.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B.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C.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D.已完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答案】B【解析】根据“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表明邓小平注重市-5-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B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同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联系所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9.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所著的《法学阶梯》中说:“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权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强力阻碍为限。”这说明在当时罗马A.公民自由受到了法律严格限制B.他人或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C.公民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D.法律注重维护罗马皇帝的权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自然权利”说明罗马公民拥有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也就是以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或社会利益为前提说明在当时的罗马他人或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受到保护,而不是严格限制公民自由,排除A项;材料说明国家利益不能无条件侵犯公民利益,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A.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B.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C.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D.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同属于国会,都属于立法机构,所以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相互否决属于立法权的制衡,体现了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是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A-6-符合题意;英国上院掌握司法权,下院掌握立法权,而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同属于国会,都属于立法机构,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参议院和众议院立法权的制衡,和总统行政权无关,排除C;参议院和众议院由选举产生,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特点分析解答。11.在很长一段时间,革命这个词意味着“动乱”。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由可咒的“动乱”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敢于公开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的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各阶级对革命的理解不同B.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革命”一词的含义由“动乱”而变为“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表明革命逐渐被认可和赞同;联系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可知启蒙思想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思想观念渐渐深入人心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阶级对革命理解的信息,而是强调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没有涉及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衰落”一词不准确,排除D。12.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答案】C-7-【解析】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与其它国家纷纷提高关税率,这导致了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而是强调各国的关税大战,故A错误;各国的关税大战与自由主义政策无关,故B错误;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三十年代大危机……连锁反应是……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局势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南市镇起源于宋,发达于明清,但直到1909年还并非正式的行政建置。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一层,市镇通常有米店、布店、百货店、竹木店、面食点心店、酒酱店、水果茶叶店、烟纸杂货店、豆腐店、水鲜行、肉铺、药店、茶馆以及各类摊贩,还有榨油坊、铁匠铺和浴堂、成衣铺等。明中叶起,丝、棉市场大开,收益较粮食生产更高,于是家家栽桑养蚕缫丝,户户植棉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响彻乡间,甚至镇上、县城里的居民家庭也参与进来。一般市镇的寿命都很长,少数大镇如盛泽、乌镇依赖丝、棉等跨地区贸易而发达。政府的军事派出所、税务分所也设置于镇,大的繁荣市镇甚至派出通判、县丞坐镇。——摘编自黄晓峰《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材料二15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80%的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年至1640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14倍。17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绒。1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