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赤峰市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内蒙古赤峰市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对思维和存在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畴,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A不合题意。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不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排除B。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符合题意。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科学的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故本题选B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2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故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知识点。点评:分清唯心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这几个概念是作对本题的关键。理解基本概念是学好哲学的基础。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C.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4.改革开放40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B.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征【答案】D【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3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具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使实践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能回答设问,答案选D。5.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不合题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B不合题意;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体现了联系的观点,C不合题意;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适合题意。6.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绝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与这首诗反映哲理相同的选项是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蔷薇花总是有刺,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A符合题意。B、D体现了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C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均与题意不符。考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7.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4欧布里德错误在于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肯定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A:欧布里德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片面强调运动,否认静止,A符合题意。B:本题并未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排除B。C:本题并未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排除C。D:欧布里德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A。8.“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这到题比较接近全国卷文综的特色。该类题用排除法比较容易做,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说法错误,不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④某个微小因素5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说法正确。所以选择B.9.在闽东时,为让当地民众摆脱贫困,习近平殚精竭虑,因地制宜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如今,闽东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大念“山海经”。这里的“山海经”反映的唯物论道理是①客观的实际是我们行动的重要依据②正确的理念是实践活动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必须遵循的思想方法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今,闽东大念习近平当时提出的“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使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这里的“山海经”反映的唯物论道理是客观的实际是我们行动的重要依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③属于辩证法,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0.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④坚持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应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11.2018年7月1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该工程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拉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体现了大国工匠对国家重大工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理念。这表明①创新能够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突破条件的限制,造福人类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和前提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拉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体现了大国工匠对国家重大工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理念。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而创新能够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④项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但不能突破条件的限制,②项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7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2.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年运送旅客约3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①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③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④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人们的利益的差异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①表述错误。人们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因此,价值选择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判断的合理性,④表述错误,③正确。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体现了经济
本文标题:内蒙古赤峰市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