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24.学术界以往采信古代史书注释中的解释,认为将“彻侯”改成“列侯”是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然而,在里耶秦简中保存着一块“更名方”,详细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改“彻侯”为“列侯”,改“内侯”为“轮侯”。这说明A.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反映历史真实B.古代史书注释不可信C.考古发现能推进历史认识的变化D.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25.下表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科目年代出身618至649650至683684至709710至732733至755756至779780至805806至826827至846847至873874至906合计进士士族31434322337457212112870589寒族25211971115211849132此表反映出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26.《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27.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28.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229.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30.下表1949-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项目钢原煤棉纱粮食1952年比1949年增长(%)753.810510144.8由表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逐步恢复B.盲目追求发展速度C.计划经济逐步形成D.农业经济受到制约31.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32.“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无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夺取国家政权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使命C.实现无产阶级统治的途径是暴力革命D.人民公社是该主张在中国的具体实践33.下图是根据马世力《世界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180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3A.工业革命后,先进交通通讯工具推动欧洲国家的商品输出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34.1815年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这些学说井喷而出主要是为了解决A.君主专制制度与代议制的矛盾B.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35.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恩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是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30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3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42.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确立一个主题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为减少自身损失,各主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放弃金本位,禁止硬币流通,导致世界银价暴涨。当时中国以银为币,所以5受祸颇巨:通货紧缩,失业增加,资金外流,破产迭出,国库收入剧减。国内通货紧缩现象再度加剧,市面萧条,人心恐慌,中国经济呈现崩溃之势。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币制极为混乱,内地有发行纸币权的银行多达数十家,中国当时存在沪钞(申钞)津钞、鲁钞、闽钞、汉钞、渝钞、晋绥钞、粤钞等多种纸币,加上外商银行之纸币,整个中国的货币体系尤为杂乱,对国民政府而言,不啻为一种巨大的金融压力;对国民经济而言,则更加剧了危机和损失。于是,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不断加大对中、交两行的控制力度,在1935年通过扩充中央银行资本,增加中国、交通两行官股的措施,大大增强了中央银行的实力,并完全控制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国家金融体系由此得以初步确立,为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管夕茂、程晋《交通银行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二战期间,深谋远虑的丘吉尔称:处理战败的大国始终是战胜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在处理战败德国问题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确立了“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原则;战后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双重目标;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的罪行”赎罪;战胜国也愿意给德国人民机会,“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促使德国人反思在“国家”、“民族”的名义下被引入歧途,认识德意志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精神对其他民族和对德意志民族自己所造成的巨大恶果。材料二1946年下半年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日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的成胁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重建德国,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对德国的政治重建是保证德国“西方化”的根基与基础。——摘编自陈晓律主编《德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美、英、法解决“胜利的难题”的重要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法对西德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6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1)根据材料,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聂荣臻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贡献。7历史参考答案24.C25.D26.A27.D28.C29.D30.A31.C32.B33.A34.B35.C41.(1)特点:时间早,历史悠久;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以内制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官员流动性不断加强。(2)原因: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立法提案权是总统的正当权利;国会成立特别委员会有效牵制了总统的权力。(3)差异:中国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美国为保障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通过分化事权实现牵制,美国通过立法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进行保障;中国是皇权之下的权力牵制,美国是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中国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美国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42.示例:主题:近代前期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均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说明: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他们的主张都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领导戊戌变法;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主张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他们的主张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结论:综上所述,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进程中,各阶层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从不同角度促进的中国近代化进程,积累了经验及教训,为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条件。45.(1
本文标题: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