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1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625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公元前604年,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公元前600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以上史料反映出A.王位世袭的变化B.官僚政治的确立C.分封制度的破坏D.一统天下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之间的战争,说明分封制的破坏,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与王王位世袭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官僚政治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诸侯数量减少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据《通典》记载,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州郡中正由现职中央官兼任,“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据此可知,考察的依据是A.血缘关系的亲疏B.儒家的伦理道德C.皇帝下发的诏令D.应试科考的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说明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重视言行品德,故排除AC,B符合题意;科举制重视应试科考的能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3.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书中写道,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所谓“藩镇割据”只是藩镇中的一部分,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地方财政收入B.共同抗衡了中央政权2C.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D.实现了对中央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部分藩镇的官员由中央任免,没有脱离朝廷的统治,况且这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情形,这说明藩镇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控制地方财政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共同抗衡中央政权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央的控制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为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先于政令袭用西法,并与太平军竞相借用西法以抗衡。可见,用“西法”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答案】A【解析】【详解】李鸿章和天平军竞相借用“西法”,说明均采取学习西方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A符合题意;李鸿章代表地主阶级。而太平军代表农民阶级,不是代表新的社会阶层,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李鸿章采用“西法”的本意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1933年喜峰口战役,二十九军第一次用大刀重创日军。受其鼓舞,麦新创作《大刀进行曲》之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此歌曲A.唤醒了全国各阶层的抗日斗志B.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C.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吸引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援【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二十九军第一次用大刀重创日军。受其鼓舞,麦新创作《大刀进行曲》之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可见此歌曲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故B符合题意;当时国民政府是不抵抗政策,故“各阶层”太夸大,故A不符合题意;当时国民党顽固“围剿”红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尚难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国家社会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没3有对中国抗战有实质性的支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外事裁判官的设立表明A.万民法的成熟B.成为维护专制的工具C.人治取代法治D.适应罗马体制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可知外事裁判官是适应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社会经济复杂化以寻求各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万民法的成熟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性质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古罗马依法治国,而非人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7.关于英国“光荣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场政治阴谋。可见,他们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光荣革命”A.是否保留君主B.新国王地位是否具有合法性C.是否导致社会剧烈动荡D.是否带来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后两种对“光荣革命”的看法,没有看到“光荣革命”后权力中心和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故D符合题意;ABC没有揭示分歧的核心所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1875年1月30日,法国瓦隆修正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共和国”一词勉强挤进了宪法条文之中。1884年8月14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禁止修正“政府的共和政体”。这表明法国A.共和政体得到巩固B.政治改革退出了历史舞台C.分权制衡原则遭破坏D.各派政治观点趋于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共和国’一词勉强挤进了宪法条文之中”到“明确规定禁止修正’政府的共和政体’”,说明共和政体得到巩固,故A符合题意;法国国民议会明确规定禁止修正4“政府的共和政体”但不等于不可以政治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各派政治观点趋于一致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学者张忠祥认为,独立之后尼赫鲁为印度选择了一条“从一切现存制度中吸取精华的第三条道路”。这一“选择”导致其A.采取“一边倒”的外交B.追随“美苏冷战”C.实行不结盟外交D.确立全方位的多元外交【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第三条道路”指不同介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现代化道路,这一国内发展模式也决定了印度实行不结盟外交,故C符合题意;“一边倒”的外交指倒向特定阵营,故A不符合题意;“第三条道路”意味着不追随“美苏冷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多元外交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后汉书》记载,官民在祭祀农神后稷时要表演灵星舞,“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春簸之形,象其功也。”这表明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盛行B.注重强化农本意识C.政府加强思想控制D.农业注重历法指导【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春簸之形,象其功也”意在强化农本意识,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天人感应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思想控制,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历法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南宋陈痹《农书》记载,湖州人对桑蚕纺织技艺“皆能之,唯籍蚕办生事。以一月之劳,贤于终岁勤动,且无旱干水溢之苦。”这一情况表明当时的湖州A.手工业独立性增强B.弃农从商成为民众共识C.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D.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湖州人对桑蚕纺织技艺“皆能之……且无旱干水溢之苦”说明手工业独立性增强,不受气候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弃农从商难以成为民众共识,5也不可能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B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农村集贸市场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12.据统计,1393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850多万顷,到了1502年只剩下了422万多顷,而这些数字尚未包括一百多年来新开垦的土地。这种现象表明A.人口大量锐减B.工商业发展迅速C.土地兼并严重D.出现财政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从1393年到1502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数量锐减,说明有大量的土地被隐瞒,而没有缴纳赋税,这是因为明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和官员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并隐瞒下来,故C符合题意;明代中期人口大量增加,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商业发达与缴纳田赋的土地数量减少无直接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问的是缴纳田赋的土地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3.鸦片战争结束不久,有一位英国商人就想用西式餐具取代中国老百姓手中用了好几千年的筷子.然而他发现中国人“对这些上等器物连看也不看”。这说明当时A.晚清政府实行贸易保护政策B.西方不了解中国市场需求C.中国手工业技术落后于英国D.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英国商人试图用西式餐具取代中国传统餐具但没有成功,说明西方不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晚清政府无法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中英手工业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抵制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南京国民政府对于旧式土布的税收减免政策比较彻底,将土布出口税、五十里内外常关税及其附征内地税和其他内地征收之税厘完全免除,此外还免除了土布制造业和贩卖业的营业税。这些规定的实施A.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B.加速了民族工业的近代化C.旨在改善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D.增强了土布的市场竞争力【答案】D【解析】6【详解】材料中国民政府免除国内土布的一些税项,有利于减小国内企业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故D符合题意;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传统织布业的发展,但也延缓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并未起到加速民族工业的近代化,故B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难以改善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1992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谈道:“以后分工越来越细,工艺越来越新,家一户办不了,最终要走上集体化的道路。”据此可知,邓小平主张A大力兴办农村乡镇企业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以后分工越来越细,工艺越来越新…..最终要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可见邓小平认为农业最终还要发展集体经济,实际上是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C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今后的发展思路,并非是要发展乡镇企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邓小平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权宜之计,故B不符合题意;早在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已经全面展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是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产物,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故A不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以政府为后盾,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1769年,韦奇伍德开办的制陶工厂,对工人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工人只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瓦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把气缸和冷凝器分离。使蒸汽机7的热效率提高了8至10倍。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靠生产技术的革新C.取决于发明家的个人智慧D.得益于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韦奇伍德开办的制陶工厂,对工人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瓦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革新,故B不符合题意;C夸大
本文标题: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