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墨子在《尚同》中认为:“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由此可知A.三公九卿制是分封制设立的前提B.地域因素影响了制度的设立C.诸侯国君承担统一民俗民风重任D.分封制消弭了诸侯国的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可知,分封制设立原因在于疆域广阔,选项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九卿,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2.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会场仅能容纳6000人、所以一般只有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公民与会。他们在公民大会上提出法律和议案、发言辩论,而经常在陪审法庭作为公诉人的公民极少,有证据表明这样的人大概不会超过20人。材料从侧面反映在古代雅典A.直接民主下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B.国家公职人员对政治运行起主导作用C.政治精英起着稳定政治和社会的作用D.分权与制衡原则贯穿民主政治生活中【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以得出,尽管雅典实行直接民主,但是真正能参与政治的公民还是少数精英,由此可以得出政治精英对雅典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民主权利的大小和广泛,故A不正确;雅典属于直接民主,轮流执政,没有专门的国家公职人员,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的问题,故D不正确。3.据统计,在1831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约占成年人口的4.4%,英国符合选举资格的农村选民约占农民总数的4%,城镇选民约占城市居民总数的1%多一点。这说明英国A.君主仍然掌握实权B.议会下院掌握实权C.民主改革势在必行D.工业革命受到阻碍【答案】C2【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有选举权的人占成年人口太少,以及城镇选民占城市居民总数比例更少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民主改革势在必行,工业资产阶级应当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利,选民的城乡分布应当更为合理,故答案为C项;这一时期责任内阁制早已形成,君主不再掌握实权,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没有受到阻碍,排除D项。4.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和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最后都被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所代替,说明五四运动后新兴知识分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故B项正确;中国依然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民主秩序问题,排除D项。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一带一路”倡议问世至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这说明A.安全先行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的显著特点B.中国积极开展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D.上海合作组织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自‘一带一路’倡议问世至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可知,“一带一路”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安全先行”,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外交,排除B;材料反映“一带一路”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影响,D因果颠倒,排除。36.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货币体制混乱阻碍国家统一D.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布币”吸收借鉴了农业工具而产生的,“刀币”吸收了渔猎工具而产生的,“圜钱”吸收了纺织工具而产生的,多种工具都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说明先秦时期的各种货币的产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A;材料中各种货币形状的产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C项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所述及农具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已经普遍流行,并不是货币推广农具,排除D。7.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的信息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D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19世纪70年代,英国驻上海领事说:“土布和进口商品(洋布)相竞争,(在品质上)决不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此贫苦的中国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竞争品了。”广东番禹“邑中女红以纺织为业,近洋纱自外国至,质松价贱,未欲趋利,以充土纱,遂多失业矣。”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近代中国人收入低使土布竞争不过洋布B.中国家庭手工业解体主要由于土布大量滞销C.英国驻上海领事叙述的现象不符合事实D.廉价的工业品涌入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4【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此贫苦的中国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竞争品了”“邑中女红以纺织为业……质松价贱……遂多失业矣”可知,廉价的工业品涌入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B不符合题意;这一现象基本符合事实,C项不符合题意。9.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一开始就建立在通海的手织业基础上,全厂70%的产品供应通海手织户,他还建立通海垦区,所产棉花,供应大生原料。后又陆续办起炼铁、机器、油脂等多种工业,以至轮船、商务、银行,汇兑,构建了“南通实业”体系,据此可知,张謇A.实业救国的成效最大B.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C.积极探索近代工业化之路D.强调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并行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建立垦区生产棉花供应原料,还兴办炼铁、机器、轮船、商务、银行、兑汇等多项业务,构建实业体系,可知张謇正在积极地探索近代工业化道路,C选项正确。只有张謇兴办实业体系的努力,材料无法证明其在实业救国活动中的成效最大,没有提供工农业比例,无法得出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结论,大生纱厂建立在通海的手织业基础上,只是部分信息,不是在强调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的合作,所以ABD三个选项错误。10.1988年,1吨钢材计划价格700元,市场价格1500元,得到了计划价格的商品就得到了财富。除了商品双轨价格以外,资金的利率、外汇的汇率也是双轨的,计划内贷款和计划外融资利率差别很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B.亟需调整不合理的价格机制C.社会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D.价格双轨机制适应发展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计划内贷款和计划外融资利率差别很大”可知这一时期的价格体制极不合理,B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A错误;材料在讲计划和市场双轨制度,不涉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1988年中国对内改革还有待完善,谈不上黄金时期,C错误;中国钢材价格、利率、外汇的双轨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体5制的深化改革的要求,体制亟待完善,故D错误。11.论及旗袍风尚,郑逸梅称“清代女子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年份,周锡保认为旗袍流行于1921年后,他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在当时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但1925年5月前,《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岀现提供了佐证。在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据此推知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市场主体户数的急剧增长B.周锡保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流行在1921年以后较为可信C.从多重证据观点出发,将旗袍流行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比较合理D.报刊不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低,旗袍风行于1925年缺乏说服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1925年5月前,《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岀现提供了佐证。在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历史需要从多重证据观点出发,所谓“孤证不立”,故将旗袍流行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比较合理,C项符合题意;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周锡保的推断缺少多方史料的支撑论证,孤证不立,排除B;当时的报刊内容能直观反映当时的时事热点,史料价值较高,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材料中表示转折部分的语句为解题关键。12.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反映了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C.新政力图调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D.美国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缓和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和“消除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负债的长期风险”等信息可知,美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消费水平与生产水平不相适应,材料所述措施说明6当时美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仍是生产与消费矛盾,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来设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并消除他们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风险,这表明美国保障工人权益,但材料并没有提到美国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不能得出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的发展情况,无法由材料得出国际工人运动情况的结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保障工人权益,是为缓和社会矛盾,而不是为了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故D选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一时期,由于人口剧增,且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流失等原因,粮食在局部地区经常出现危机。例如北宋仁宗时朝廷每年要从江南等地买米200万石。因此,封建统治者继续倡导重农思想和相应政策,认为“养民之政,务必务农”。“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从社会政治角度对粮食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因此,这就要求“复游散之流,抑工商之侈,去士卒之冗,劝稼穑之勤。”要求当时的“浮其业者”(主要是指脱离粮食生产的游闲之民,也就是依附在社会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回归粮食生产第一线去,以确保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物质保障。——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材料二短缺是这一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逻辑起点,由此出发形成了与我国经济社会特征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制度安排,并且这类安排带有明显的共生关系。尽管我国工业、城市优先发展的发展战略并非是城市利益集团压力的结果。但从实际来看,统购统销和压低粮价本质上是一个城市集团收益,而农民集团受损的制度设计。农
本文标题: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