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民版
1课后限时集训(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淮南一模)《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由中国共产党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A.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C[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确立的,故排除;B项民主党派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就已成立,故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场景,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故排除D项。]2.(2019·凌源一模)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的。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C[根据材料“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可知论述的应该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电子,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3.(2019·烟台高三评估)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A.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B.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C.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D.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D[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2举”说明两种民主是相辅相成的,故选D项;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都是民主的重要形式,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4.(2019·南昌一模)《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社会主义性B.完备性C.过渡性D.人民性D[根据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可知,其强调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具有人民性,故选D项。]5.(2019·荆门高三质监)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材料中的“它”()A.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是宁夏B.这是一种苏联模式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C.它的法律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D[“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这一信息说明材料中的“它”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故选D项;A项错误,是内蒙古;B项说法错误,是中国特色;C项“依据”错误。]6.某学者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C[由材料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可以看出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故选C项。]7.(2019·石家庄一模)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对部分省市建制进行调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等,京津沪外的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中央人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3A.加强统一领导,提高行政效率B.配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C.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D.确保“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A[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加强省市领导,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故A项正确;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加强省市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D项错误。]8.1954年6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出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建立在直接民主基础之上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C.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经过逐级选举选出来的,属于间接民主,而非直接民主,故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由全国大多数人民逐级选举选出,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故选B项;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排除C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政治协商会议,故排除D项。]9.(2019·南充一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适应了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1982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10.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4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C[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修正案而非保障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修宪而非公民法制意识,故B项错误;由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1.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A[“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故A项正确。]12.201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抗日纪念馆,一些台湾来的前国民党抗日老兵接受采访时唱起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曾几何时,《义勇军进行曲》在台湾是严禁播唱的禁歌,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这首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开场合。其直接原因是()A.“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认同B.海峡两岸结束军事对峙,关系开始缓和C.此歌可以加强海峡两岸的民族认同感D.“九二共识”的达成使两岸交流不断深入B[注意题目要求“直接原因”和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结束了军事对峙,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像《义勇军进行曲》这样的“禁曲”在台湾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共场合,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5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材料二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三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摘编自许耀桐载《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对照材料一,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8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民国时期……奠定了基础”“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进入中国法律体系”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从中西两个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要牢固”“用议会制改造”“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不同”可根据材料一“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材料二“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形成”等信息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提炼;第二小问“说明”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政治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形成的有关史实概括。[答案](1)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发展方向,形成了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以西方法律体系改造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不足。原因:民国政府维护自身统治的要求;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法律制度的优点对民国政府维系统治的启示。(10分)(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6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任答两点即可)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8分)(3)观点: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