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人教新课标
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建知识体系][明学习目标]1.分清2个唯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把握3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理解3个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属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4.掌握4个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的四方面内容[备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澄清认知]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2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澄清认知]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②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澄清认知]不能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3统一一、判断题1.实践活动既是客观性活动又是主观性活动。(×)提示: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但不是主观性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提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4.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提示:经实践检验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二、选择题5.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解析:选CA项说的是意识的产生问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项错误。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D项错误。C项正确。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①错误;④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错误;②③正确。7.“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人的认识源自实践最终要转化为实践4③实践具有能动性④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③应选;“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④应选;①不符合题意;②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要最终用于指导实践,而不是转化为实践。实践的特点[例1](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材料中从“人”字形铁路到京张高铁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了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项正确。A项错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旧事物必然灭亡,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都在发挥各自的作用,不是新旧事物的关系。C项错误,实践成功的前提是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创新意识。D项错误,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说法忽视了矛盾的斗争性。[答案]B[例2](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潘建伟团队在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现了①。为提高信息安全,潘建伟团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体现了③。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说法错误。[答案]B[学通学透]5重点关注:本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特点展开考查,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试题难度较大。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特点解读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有所差异;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3](2018·天津高考)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解析]材料强调霍金的理论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霍金的理论的具体性、条件性。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没有体现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答案]C[例4](2018·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解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这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答案]B6[学通学透]重点关注:本考点常见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点、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难度适中。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区分点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强调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综合集训冲关1.(2019·石家庄联考)2018年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①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④人的能动性是成功实
本文标题: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人教新课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3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