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1.如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①遗址分布广泛但不均衡②遗址分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③大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④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可知,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北,黄河流域以南呈零星分布,遗址分布广泛但不均衡,①正确;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可知,遗址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其他地区都有分布,②错误;据图、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不能推断这些遗址属于哪个石器时代,③错误;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到,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大多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的地带,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④正确;故选D;A、B、C错误。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A.企图通过分封巩固统治2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C.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广建封国,拱卫周王室,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根据材料“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可知,西汉统治者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无论是西周分封制,还是西汉的封国制,最终都导致了分裂割据,排除B;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C;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排除D。3.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见如图)。围绕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属于文献史料,其研究价值极高②大批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③是后人了解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④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片“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可知,此图片是现今为“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的宣传图片,不属于文献史料,①错误;据所学可知,商朝都城是今河南安阳,因此大批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②正确;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是我们研究商朝文化的依据,但还可以通过殷墟考古等其他途径了解商朝历史,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A、B、D错误。【点睛】甲骨文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4.《汉书·主父偃传》记载:“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下列内容与材料中颂扬的历史人物相符合的是A.创立皇帝制度B.颁布推恩令C.推行察举制D.实行行3省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可知结束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统一天下的是秦王嬴政,其自称始皇帝,自此皇帝制度产生,A正确;颁布推恩令、推行察举制的是汉武帝,B、C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不符题意。【点睛】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5.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示的中央机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答案为B;ACD的中央机构不是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6.观察如图,判断最终结束这一长达数百年分裂局面的是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4【答案】A【解析】【详解】据图“北齐、北周、陈”等信息可知,此图反映的是南北朝对峙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掉北周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A正确;B、C、D不符题意。7.“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オ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描述的是科举制选拔官员的特征,故D正确;世官制以血缘承袭官职,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重要的选官依据,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门第,ABC不符合题意,排除。8.《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增加税收D.削弱王国势力【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恩泽贵族只是手段特点,不是最终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B选项错误;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且推恩令的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C选项错误。点睛:A项是误选项,没有理解“推恩令”的真正含义。“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分封嫡长子以外的诸王子嗣,解决地方诸王权力及土地过于集中的问题。59.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与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A.唐朝疆域B.元朝疆域C.明朝疆域D.清朝疆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起止时间是1616-1911年,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735年,由此可知这幅地图反映的是清朝的疆域,故选D;唐朝的起止时间为618-907,元朝的起止时间为1206-1368,明朝的起止时间为1368-1644,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BC三项。10.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按时间顺序,第一块浮雕的内容是A.虎门销烟B.五四运动C.金田起义D.武昌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3日在广东虎门海滩上群众将英美鸦片贩子的鸦片倒在销烟池中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A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1919年五月四日发生,B不符题意;金田起义是1851年发生的,C不符题意;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D不符题意。1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国家立场决定了战争的性质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6利……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可知,中英双方都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进行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D正确;据材料英国人认为战争时正义的,但中国人认为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是不正义的,故A错误;中国禁烟运动引发的中英之间鸦片贸易冲突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B错误;战争的性质应是客观的,不由国家立场决定,C错误。【点睛】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禁烟运动引发的中英之间鸦片贸易冲突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12.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是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越南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详解】据“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其中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B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是18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越南条约》的签订是1885年中法战争后签订,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与材料无关,C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是19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13.2019年11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将圆明园被劫掠的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马首铜像(见如图)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包括这尊马首在内的十二尊兽首流失海外的侵华战争是7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圆明园被劫掠”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并放火焚烧圆明园,故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且英军没有进入北京,A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战争侵略军都没有进入北京,C、D错误。14.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效仿日本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故D正确。【详解】15.作为图片资料,下图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8A.金田起义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北京学生”“曹汝霖住宅”判断该事件应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曹汝霖是卖国贼,D正确。A选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B、C选项与此无关。点睛:解答图片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图片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图片中的文字,这是解决图片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图片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6.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烈们。下列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是A.邓世昌B.赵一曼C.杨根思D.焦裕禄【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赵一曼1936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1936年8月英勇就义,B符合题意;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A错误;杨根思是抗美援朝战争牺牲,C与题意不符;焦裕禄是十年探索时期党的好干部,D不符题意。17.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9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强调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B.依靠军队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C.中共应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可说明毛泽东认为对民众进行有效地动员组织,对于抗战取得胜利非常重要,这也说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A正确;据材料“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可知,材料强调了人民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强调军队,B错误;材料中强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应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而且全国人民都应坚持,C片面;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错误。【点睛】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18.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战役指的是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故C项正确;辽沈战役是在东北地区,淮海战役是在安徽、江苏地区,渡江战役是在长江沿线,故ABD错误。19.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0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
本文标题: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3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