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课向“距离”挑战[学业达标]1.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③火车、①汽车、②火箭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④公共马车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③①②,选D项。2.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有()①汽车②火车③轮船④飞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发明是火车和汽船,②③正确;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①④。故选C项。3.1912年世界上第一艘超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方式,一千余人中有六百多人获救。当时最有可能采用的通信技术是()A.有线电报技术B.无线电报技术C.无线电话技术D.电子信息技术答案B解析结合题中时间“1912年”可判断此种通讯技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再根据在茫茫大海上可以使用的通讯方式可知应是无线电报技术,故B项正确,A项错误;1915年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话通信,故C项错误;电子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4.19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最初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发明是()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互联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通信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线电报发明2于1837年,故B项正确。电话发明于1876年,故A项排除;无线电报发明于1902年,故C项排除;互联网是二战后发明的,故D项排除。5.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答案C解析材料提供的三大成果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最初用于战争,可见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选C项。材料没有揭示科技与战争胜负的关系,排除A项;科技并非基于战争而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二战结束的关系,排除D项。6.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段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这反映出互联网()A.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B.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C.完全取代传统研究方式D.导致信息不再有保密性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互联网使得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说明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合作,与时空观念、信息保密性、人们的生活习惯无关,故排除B、C、D三项。7.互联网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有()①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②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③不断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④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互联网加强了全球各地的联系,相当于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历程,从而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所以①②③④的说法全部正确,故排除B、C、D三项,选A项。38.下列图片中的发明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势是()A.在时间、范围、信息量、方式方面不断改善B.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C.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物质条件日渐增多D.在交通和通讯手段方面呈现工业化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图片体现了人类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这些发展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故选A项。[等级提升]9.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A.发电机电影B.电动机电话C.电灯电报D.电车无线电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动机解决了机器推广的动力问题,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普及,电话有利于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10.1769年,蒸汽机作为一项实用的发明已进入到应用阶段,后来才得到科学原理的改进和发展。而电报通信的发明是()A.垄断组织推动的结果B.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C.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D.经验技术积累的结果答案B解析材料从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大部分发明源于技术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则是先从理论上获得突破。故选B项。11.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其著作中指出:“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芬兰的一个公司主导了移动电话市场,印度的计算机专家开发出创新型软件。但是与此同时,在那些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因特网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B.美国成为因特网世界的统治者和垄断者4C.各国之间技术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D.技术差距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芬兰的一个公司主导了移动电话市场,印度的计算机专家开发出创新型软件”中可以看出,因特网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并未说明美国已经垄断因特网,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在那些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各国之间技术差距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故C、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美国《时代》杂志曾把某一年的年度人物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C.网络技术的发展D.电脑的普及答案B解析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不一定可靠,B项错误,符合题意。2006年,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网络技术发展,电脑得到普及,使我国的上网人数大大增加,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3.《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B.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意思是工业革命后人像机器一样工作,信息革命后,许多人可以做的工作机器也可以做。说明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之前已经有工厂,信息革命后也依然存在工厂,B项与史实和材料均不符,故排除;“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不代表机器与人的争斗止于信息革命,该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由常识可知机器不能完全取代“人脑”的作用,且该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514.马可尼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次年获得专利。1897年5月2日《时务报》刊文介绍。1899年初,中国购买了几部马可尼旧火花式无线电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马口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各舰艇上。这说明()A.清政府开始汲取甲午战败的教训B.当时中国无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C.科技在国际间传播速度加快D.“师夷长技”始终是救亡图存的首选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符合史实,但与“马可尼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次年获得专利”无关,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错误;从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后仅四年中国就已引进使用,可知发明传播速度快,故C项正确;D项不是材料主旨,而且“始终”说法错误,故错误。15.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欧洲美国亚洲(中国除外)中国世界其他地区全球互联网人口1995年22%61%12%0%5%3500万(0.6%)2014年19%10%28%23%21%2800百万(39%)综上,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D.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答案C解析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而非当地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欧美比例下降的原因是世界互联网人口总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其比重下降,而非欧美地区发展慢,故排除A项;亚洲地区互联网人口数大幅增加,占世界互联网人口总数的比重增加,但并不能说明亚洲互联网渗透率最高,故排除B项;互联网人口多少和经济发达与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从1995年到2014年,世界互联网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选C项。16.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6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材料二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材料三在郭文珺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金牌之后,一则郭文珺拿金牌寻父的消息便迅速走红于媒体和网络——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向人们吐露了她的秘密:她要用金牌作为寻人启事,寻找离别9年的爸爸,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热心网友开启“人肉搜索”。其实,这一消息并不是郭文珺提出或授权的,媒体的误读使得郭文珺及其长辈、亲友陷入巨大尴尬,也令家人的那份痛再次加剧。郭文珺的母亲和不少网友事后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希望广大网友停止这种“人肉搜索”。有同学通过手机上网谈梦想、话未来,融矛盾、叙友谊,但还有些同学上网发牢骚、转假帖,极个别同学甚至荒废学业,沉迷于《王者荣耀》等虚拟世界之中。(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答案(1)成果:蒸汽机应用,钢铁工业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讯技术发展(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蒸汽机等亦可)。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促进人们交往,密切了世界联系等。(2)影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有利于人们更快捷地交流与学习;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可知成果有蒸汽7机应用,钢铁工业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讯技术发展(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蒸汽机等亦可)。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促进人们交往,密切了世界联系等。第(2)问,依据材料,可知互联网的作用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中国网民规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课后课时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3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