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 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艺教案
-1-专题十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艺在西方发展史中,不仅有着辉煌的政治、经济文明,而且思想、科技与文艺大放异彩。可归纳为三条线索: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古希腊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对未来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进行了政治设想。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2-从经典力学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展现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生物学领域经历了从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使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20世纪以来,世界文艺领域出现现代主义风格。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取得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1.人的觉醒: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2.人的发现:文艺复兴(人追求世俗的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现世的享乐;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3.人的解放:宗教改革(人追求心灵的生活)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4.人的智慧:启蒙运动(人追求政治的生活)激发了人追求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把人从王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5.人的力量:自然科学(人追求幸福的生活)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把人从自然束缚中解放出来。1.古希腊政治体制与人文主义思想的演变古希腊政治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公元前8世纪城邦政体逐渐形成关注的焦点为神,认为神是世界的创造者,神支配了人类的行为公元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为民主制准备了条件自然哲学出现,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自然,主张用人类观察得到的经验去认识自然,而无需借助神灵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制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确立雅典民主制公元前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智者学派提出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3-5世纪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公元前4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衰落,希腊为马其顿所灭柏拉图提出理念说,认为理想国按智慧与品德分工;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发展至顶峰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视域下的欧洲社会转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迈出了欧洲社会格局重组和西方世界向现代文明转型的最初始的一步,成为推动欧洲走向复兴的强劲引擎,在决定性意义上标示了欧洲社会的前景走向,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制度架构,奠定了西方世界现代化范式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基础,导向深远,意义炳然。(1)经济基础夯筑:从鄙薄财富到逐利合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2)政治格局重构:从神学专制到摆脱封建,近代政治形态和价值形成。(3)文艺传统开先:从禁欲枷锁到人文主义,文化事业复兴繁荣。(4)信仰世界改造:从依附代祷到因信称义,精神语境向内旨归。3.启蒙思想、《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之间的关系(1)联系: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独立宣言》提倡“天赋人权”、1787年宪法核心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而这些都是启蒙思想。(2)区别: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都是“原则民主”,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加以赞美;1787年宪法是“程序民主”,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予以认同。具体如下:①启蒙思想:强调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为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提供了理论基础。②《独立宣言》: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其中一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也阐述了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等。③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了“分权与制衡”;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违背了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关于“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真题典例】1.命题点:希腊哲学研究主题的变化(2019·高考全国卷Ⅱ,T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4-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C.人D.政治[满分秘籍]扣题眼:紧扣从公元前5世纪以前至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对哲学命题的论述,理解其研究对象的变化。析错点: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公元前6世纪以泰勒斯为代表的思想家将关注点转移到自然;启蒙运动时期哲学的主题转移到政治。【答案试解】C2.命题点:梭伦的人文主义思想(2018·高考全国卷Ⅰ,T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满分秘籍]扣题眼: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析错点: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答案试解】D3.命题点:古代雅典人文思想与传统文化(2017·高考全国卷Ⅰ,T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满分秘籍]扣题眼: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希腊神话中,诸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迁移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进行理解。析错点:根据“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并不淡薄;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应是在近代的启蒙运动之后;雅典民主政治进程开始于公-5-元前6世纪的梭伦改革。【答案试解】B【预测演练】1.(命题点:古希腊人文精神)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B.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C.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D.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解析:选B。由题干“美德即知识”“德行可教”可知,美德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体现了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可,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B项;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是人文精神的部分表现,而且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意表达的是人文精神,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罗马法是古罗马的法律规范的统称,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排除D项。2.(命题点:智者学派的局限)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解析:选D。由材料“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可知,个人主义泛滥,故D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思想文化繁荣发展,故A项错误;B、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近代欧洲文化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真题典例】1.命题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2019·高考海南卷)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满分秘籍]-6-扣题眼:“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析错点:材料主要是绘画技法的变化,而不是题材变化,此时仍旧是宗教题材;材料“自然景物”说明不是日常生活场景;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是印象画派。【答案试解】C2.命题点: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2019·高考江苏卷)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满分秘籍]扣题眼:材料信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析错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罗马神权统治;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答案试解】B3.命题点: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2018·高考江苏卷)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满分秘籍]扣题眼: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析错点: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并不是不信仰上帝;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答案试解】C【预测演练】-7-1.(命题点:文艺复兴的特点)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反映了作者()A.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B.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C.倡导进行宗教改革D.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解析:选D。依据材料“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可知,作者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故选D项。2.(命题点: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朱孝远教授曾指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纠正了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担负起行政职责,从而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A.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职能B.有利于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文化专制D.利于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B。材料符合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提出的“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的主张,这一主张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没有涉及国家职能,故排除A项。C项“摧毁”一词夸大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德国宗教改革时德国尚未实现统一,故“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启蒙运动的特点、影响【真题典例】1.命题点: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019·高考全国卷Ⅱ,T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满分秘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 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艺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3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