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自由放任——经济大危机1.表现:政府基本不干预经济,企业和国家间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2.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和科技的发展,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加快了西方对外殖民扩张,导致东西方世界贫富差距加大;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不适应性日益明显。二、由自由放任向政府干预的过渡——胡佛的有限干预1.措施: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政策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干预”经济的措施主要有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鼓励企业投资,提高关税,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企业、农场、各州发放贷款),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坚决避免“极权主义”。2.影响:没能缓解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罗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农业生产;实行以工代赈、社会救济;等等。2.影响(1)使资本主义世界逐渐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威胁,进入政府干预经济时代。(2)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罗斯福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1)政治体制新政①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②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2)外交新政①措施: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作用: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3-的考虑。美国对拉美地区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势力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地区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20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真题典例】1.命题点:经济危机的影响(2019·高考海南卷)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满分秘籍]扣题眼:“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析错点: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材料“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说明与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案试解】D2.命题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2015·高考江苏卷)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4-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满分秘籍]扣题眼: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析错点: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答案试解】D【预测演练】1.(命题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表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美国43.331.835.128.7苏联5.0516德国1642日本2.53.53.53.8A.美国罗斯福新政收效甚微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C.四国都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D.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大解析:选D。据材料,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制造业份额在1929—1932年下降了将近12个百分点,对比苏联、日本、德国,其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材料中1932—1937年制造业份额有所增加,排除A项;1921—1927年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期,排除B项;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未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排除C项。2.(命题点: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特点)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职后,敦促国会出台-5-了一系列紧急立法,就社会经济中的紧急情况制定对策。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这表明()A.政府实行专制B.三权分立失效C.总统权力扩大D.国民经济崩溃解析:选C。在经济危机下总统的权力扩大,与材料中“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相符,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应用,并非专制,排除A项;材料“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联邦最高法院”表明仍然实行三权分立,排除B项;“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不等于经济崩溃,排除D项。苏联经济政策与模式的形成一、政府干预排斥市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表现: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义务劳动。(2)影响: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引起人民不满,引发新的政治、经济危机。2.“斯大林模式”(1)表现:实行单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影响:开辟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压制了地方、企业和人民的积极性,忽视市场经济规律,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因素。二、政府干预下的有限市场——新经济政策1.表现: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工资制。2.影响:实践上,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理论上,实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找到了一条使苏俄(联)正确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6-(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5)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实施的原因、评价(1)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①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十分短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②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苏联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将全部生产资料收归整个社会所有,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排斥在社会主义之外。(2)评价①成就: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和劳动力,有力地配合了工业化。②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国家无法为集体农庄提供必需的农业机械和财政支持。③当时,多数农民不愿加入集体农庄,农业全盘集体化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④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特点与评价【真题典例】1.命题点:苏联的工业化成就(2016·高考全国卷Ⅱ,T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7-[满分秘籍]扣题眼:紧扣材料中1928年以后四年间苏联的变化,找出吸引美国人的原因。析错点:“经济危机”基本未对苏联造成破坏;“保证”与史实不符;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排斥“公有制”。【答案试解】B2.命题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016·高考江苏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满分秘籍]扣题眼: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析错点:“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农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原因;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答案试解】C【预测演练】1.(命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