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101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101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律劳卑“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可见,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故选B。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题目显示的年代为1833年,故A排除。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题目显示的年代为1833年,故排除C。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2.《资政新篇》:“火船、火车、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这段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B.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C.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D.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是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科技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排除C。材料强调学习科学技术,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2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结合《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A.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着力创办民用工业C.大力引进外国资本D.宣传倡导使用国货【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拓宽税源,才允许民间投资办厂,故排除A。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后为解决资金,原料等问题,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故选B。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大力引进外国资本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C。宣传倡导使用国货是在民国初年,故排除D。【点睛】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后为解决资金,原料等问题,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4.在晚清学习西方的思潮中,王韬认为:“诚使孔子生于今日,其于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亦必有所取焉。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世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以上言论所反映的主张是A.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技术B.以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C.以西学取代传统儒家思想D.以传统文化为主西方技术为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假设孔子如果生于近代,其对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也会借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即在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前提下,以西方技术为辅,D项正确;A项反对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学习西方技术,排除;材料不是用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B项错误;C项取代表述不符合材料“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信息,排3除。故选D。5.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等。这些著述A.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B.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C.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D.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学东渐。依据材料“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著作的出现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出现于1840年前后,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进化论思想;C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等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撰述主要涉及的是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情况的介绍,并未涉及“中体西用”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说明《马关条约》A.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企图B.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中、朝、日地位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等信息可知,这说明《马关条约》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资本输出的内容;C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D选项错误,该条约为日本实际上控制朝鲜奠定了重要基础,三国地位并不平等。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7.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康有为呼吁开国会,行宪法①,促进工业发展②,实现军队现代化③;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时,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④;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采纳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国会、行宪法是要变革清王朝的政治制度,这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阶层所不能接受的,故①是光绪帝所没有采纳的;②③④都是光绪帝所采纳的措施,故选D项,排除ABC。故选D。8.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故排除A。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基本中断了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故排除B。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但他的思想影响较小,没有推动社会革命运动,故排除D。9.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B.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C.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人手D.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是清末新政的内容,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结5束,而题干中“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故排除A和C。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故排除D。根据材料“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可见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故选B。10.1904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将资本银分为4万股,由户部认购2万股,其余2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新政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B.中国金融机构逐渐向近代转型C.中国民族企业首次采用股份制D.西方列强垄断户部银行管理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末新政,A选项表述不准确,材料只是涉及新政中的部分知识,但是据史实新政涉及到官制、法律等政治内容,故错误;B选项,根据材料银行设置可以募股经营,股份公司是近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之一,故正确;C选项,根据“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可以推知这不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企业,同时首次使用股份制表述太多绝对,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故错误;D选项,根据“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和“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可以推知是由清政府主持的,而无法得出列强主导,故错误。11.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A.清末新政的失败B.国内矛盾的激化C.黄花岗起义爆发D.革命党人的妥协【答案】B【解析】【详解】“预备立宪”即为清末新政的内容,所以清末新政的失败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以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6内矛盾激化,由此清政府谋求改革以维护统治,故选B项;黄花岗起义爆发是在1911年,故排除C项;清末的革命党人始终在谋求武装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并没有妥协,故排除D项。【点睛】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12.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登载以下漫画,据此可知A.晚清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分化严重B.近代社会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C.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D.漫画是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可知,农工是拉车和推车的,坐车的是经纪、吏、役、绅等,由此可知体现了对农工阶级的压迫,故B项符合题意;等级分化严重不是漫画反映的主旨,排除A;农民阶级是革命领导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13.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7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可知,孙中山阐释的是民生主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分化,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符合题意。A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属于民权主义的目标,故不符合题意。C项“实现三权分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排除。综上所述本题选B。14.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A.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B.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C.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D.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材料中虽然涉及到了“孝”和”忠”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材料中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及儒学革命传播新思想,故错误;B选项,虽然材料涉及儒学革命,但是对于革命的手段并未提及暴力,依据史实则很有可能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错误;C选项,材料中无推翻清政府的信息,主要是对于儒学的抨击,故错误;D选项符合题干主旨改变儒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推崇新思想,故正确。15.《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量: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东33家,湖北19家,甘肃、广西各1家。材料表明①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8③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④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运动出现于19世纪60-90年代,时间不符,①排除;材料“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
本文标题:北京市101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