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辩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属于商鞅观点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选D。商鞅属于法家,强调变法,反对因循守旧。结合所学知识,各项中强调变法的只有D项,其强调变通。A项强调稳重,不要轻易变化。B、C两项分别是儒家和墨家思想。2.《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通过清查和登记全国人口,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加强国家对人口的直接控制和管理,削弱贵族势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编户齐民制度是按照地域管理百姓的方式,不是向亲缘的转变;C选项错误,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政府直接了解基层人口变化,不利于新兴地主隐匿人口;D选项错误,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不会因户籍管理制度的推行而变化。3.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上述措施()A.使贵族丧失政治权力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军功授爵-2-制度冲击了旧贵族制度,但没有使贵族丧失政治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军功授爵制度打击旧贵族的特权,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军功授爵的制度,与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无关,故D项错误。4.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解析:选C。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富强之国。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D。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法家鼓吹严刑峻法,其偏颇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④叙述不正确。6.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D.首创了郡县制度解析:选A。材料强调的是秦国比其他六国更胜一筹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故A项正确。7.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新法哪一项可以作为立论依据()A.“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B.“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C.“集小乡邑聚为县”D.“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解析:选D。材料说明商鞅变法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3-8.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由“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分析可知,①③④与材料信息一致,材料未提及商业方面的内容,②与材料不完全相符。故本题选B项。9.(2019·浙江名校联考)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解析:选B。土地兼并是“汉代很多社会问题”之一,是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的产物,故选B。董仲舒也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不会“批判”商鞅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A项错误;汉武帝推行一系列重农抑商经济政策,不属于当时“汉代很多社会问题”,C项错误;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如董仲舒,也不是因为门第,D项错误。10.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解析:选A。商鞅之所以遭遇悲惨的结局,在于变法从根本上触犯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4-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试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2)材料二中“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跟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试作简要评述。(3)材料二中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解析:第(1)问图一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的出现,说明秦国军事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图二秦人“尚武”明显是实行奖励军功产生的影响。第(2)问,“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说明社会治安良好,这应是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刑的结果。“民勇于公战”是奖励军功带来的影响。评述应依据商鞅变法达到这些社会效果的手段展开。第(3)问,从整体而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较为客观的。答案:(1)历史信息:秦军军备先进,战斗力强;人民参战热情高涨。原因: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调动了人民参战的热情。(2)措施: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军功则导致“民勇于公战”。评述:这些措施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强化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3)基本正确。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步强大起来,司马迁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5-——《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材料四自秦孝公用商鞅计,乃隳(毁)经界,立阡陌。虽获一时之利,而兼并逾僭兴矣。——《通典·食货一》请回答:(1)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评价商鞅变法的影响。解析:第(1)问结合秦国变法以前的形势回答。第(2)问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回答。答案:(1)实现富国强兵。(2)积极作用:促进秦国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影响:造成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本课测评(教材P29)1.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提示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提示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二、学习延伸(教材P29)1.探究活动提示略。2.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商鞅和他在秦国的变法?提示秦国的商鞅变法虽然存在许多历史局限性,如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一定-6-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等。但商鞅变法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