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A.重庆谈判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D项。答案:D2.“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促进朝鲜统一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为了保家卫国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解析:从材料中“我们不出兵……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为了保家卫国。故答案为C项。答案:C3.“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场战争”指朝鲜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C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2-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按时间顺序为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答案:C5.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选项A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答案:A6.“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A.和平解放西藏B.进行抗美援朝C.实行土地改革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土地改革与“三农”问题有直接关系,故选C项。答案:C7.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运动的巨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成为农民私有,而不是成为公有,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3-8.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认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方法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故选D项。答案:D9.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新中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故选A项。答案:A10.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就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4-故A、C两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B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1.“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文中的“他”在大会上阐述的基本方针是()A.“求同存异”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D.和平共处解析:“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表明这是一次东方国家召开的会议,“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既表明会议有中国代表参加,又表明“他”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对会议成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可见这次会议指万隆会议。答案:A12.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解析:材料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材料二元世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求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食货志》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全集》材料四下图是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5-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粮食总产量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面对材料一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材料二中的诏令表明了元世祖治理国家的什么态度?元世祖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3)材料三中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主张?材料中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该内容在同盟会纲领中又是如何阐述的?(4)材料四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3)三民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逐步增长。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三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原则”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1)问由“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第(3)问-6-根据材料三判断。第(4)问在前几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