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春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易混易错 高考体验 新人教版必修2
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易混易错+高考体验[易混易错]1.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答案D解析中共八大指出的两对主要矛盾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属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层面,“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层面,故中共八大两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2.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它反映了()A.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B.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C.农业改造的完成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答案B解析根据对题干中时间信息、宣传画及文字信息的理解可知,这属于不切实际的宣传,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究其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故B项正确。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2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③正确,故选C项。4.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管理形式。“统”和“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继承了合作化的成果,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的“分”指的是()A.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答案D解析由材料“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管理形式”可知,“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分”指的是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D项正确。由“继承了合作化的成果”可知,“它”应在三大改造之后,故A、C两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是“合”而不是“分”,B项错误。5.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作者是要肯定“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说明此前中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材料涉及的是计划和市场两种发展经济的手段,没有涉及所有制,故D项错误。6.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3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答案B解析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故选B项。7.《平凡的世界》里的田福堂老人开始并不情愿承包土地。但一旦看到双水村一队在单干后的产粮状况,他立刻意识到,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双水村的农民生活得更好。“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C.农业改造的滞后性D.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B解析人民公社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故B项正确。8.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1994年北京的百货零售网点急剧增多,主要是因为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答案C解析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故①正确;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但拥有较大自主权,故②错误;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故③正确;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④正确。故选C项。10.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关于这两次对外开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都在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B.都经历了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过程C.都迅速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都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是受到列强侵略而被迫开放,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才是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高考体验]1.(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学习苏联,接受苏联援助,着力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因而会出现俄文书刊借阅量显著上升的现象,故D项正确。当时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的,B项错误;这一时期是学习苏联时期,对苏联经验的反思不多,C项错误。2.(全国卷Ⅱ)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并且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等,体现了中央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经济,排除B项;C项“完善了”表述绝对,此时农村改革才刚刚开始,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排除D项。3.(全国卷Ⅲ)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1953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宣传需要,D项正确。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53年,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参与社会主义生产”,B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1956年,C项错误。4.(全国卷Ⅰ)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6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资源勘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重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5.(全国卷Ⅱ)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都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故选B项。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排除D项。6.(全国卷Ⅲ)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7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从事农业的企业数量在下降,从事非农产业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向非农产业转移,A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排除D项。7.(海南高考)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取消粮油关系无关,排除。8.(浙江高考)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答案C解析A项材料看不出计划经济,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启动,排除;从材料的比例数据可以看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故选C项;D项非公有制经济8比重增加只是材料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特征。9.(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易混易错 高考体验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