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3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直接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寻找借口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2)过程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②1841年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3)结果①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a.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2c.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中国对英国进出口货物收取关税由双方商定。②补充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③1844年,美国和法国又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4)影响: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华权益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只是为其提供借口。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到的权益。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过程①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②1857年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接着北上天津。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3)结果条约内容《天津条约》①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中国增开沿海沿江10个通商口岸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⑤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4)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3二、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本国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2.过程(1)兴起: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发展建制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定都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全盛1853年5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以期推翻清朝统治转折1856年秋,“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3)失败: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3.纲领纲领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规定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2)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反映了数千年来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是绝对平均主义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资政新篇》(1859年)(1)向西方学习,由公众选举官吏(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政权的必然产物,未曾实施4.评价(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及外国侵略者,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2)局限: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提不出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社会。[教材拓展]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4(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学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5(2)史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如何?[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领事裁判权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注意“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这一信息。(2)史料二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向近代化文明转化方面产生的影响。[试答](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1)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先进的中国人渐渐抛弃传统的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2)在夷夏观方面,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3)在本末观方面,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4)在义利观方面,虽然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5)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唯物史观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使旧有的政治派别和社会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政治派别,并由此引起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中央权力的下移,汉人官员权力的增长,洋务派和清流派官僚集团的形成。此后,不仅有了早期现代化思想意识的萌生,而且为早期现代化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虞和平、谢放《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年)》材料二《资政新篇》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社会提出了挑战:一是出现了敢于言利、鼓励致富,反对“重义轻利”的观点,这就挑战了传统的义利观。二是倡导工商业,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就挑战了传统的“本末观”。三是主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近代工业,促使社会资金转向工商业生产,反对把货币当作储藏手段,这就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王翔《资政新篇与洋务思想的文化学比较》思考: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提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动摇了其反动统治,使得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对于传统的“价值观”提出挑战。6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促进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3)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阻碍作用(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3)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德州一模)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蠢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该言论旨在()A.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B.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C.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D.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A[根据材料“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可知,律劳卑的言论是对清朝政府的一种批判和污蔑,旨在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而不是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也不是向中国提出平等权利要求,故选A项,排除B、C两项;“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创造条件,排除D项。]2.(2019·海门一模)“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B[由“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等的签订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故B项正确;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7资设厂权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D项错误。]3.(2019·南通二模)《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D[题干中“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剩余归公”体现了违反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阶级属性,故选D项;“剩余归公”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意图建立的是小农经济,排除B项;按照《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剩余产品是归公的,并不是平均分配,排除C项。]4.(2019·郴州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C[材料“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夷之辨”观念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社会性质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出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变化,排除A、B两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外交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没有实现近代化,排除D项。]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1 第2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讲 鸦片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