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易混易错各个击破 专题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解析)
1专题0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缺点优点缺点市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计划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不能反映实际需要,不能合理安排生产【典例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的。以下关键词中,不体现市场机制的是A.供求B.价格C.行政命令D.竞争【答案】C【解析】行政命令属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不体现市场机制,C符合题意;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ABD都体现市场机制,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选C。2.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区别原因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解下谋求自身的利益单个市场主体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表现形式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来表现通过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失误来表现,如一哄而上事后调节导致后果不当行为,两级分化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资源不经济波动、资源浪费2能合理配置资源联系都是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的表现;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底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都需要以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典例2】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贪婪的汽车厂家动了歪念,利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骗取财政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B.市场调节的盲目性C.市场调节的滞后性D.宏观调控的失灵性【答案】A【解析】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贪婪的汽车厂家动了歪念,利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骗取财政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调节的自发性,A符合题意。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与材料内容无关,BC不符合题意。市场调节有时会失灵,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不具有失灵性,D错误。故本题选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这只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然经历的过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典例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鲜明特征的是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④要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①②项符合题意;③④项属于市场经济的共性;正确选项为A。4.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内容或作用财政政策(国债、税收等)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行为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具有直接、迅速、强制性特点(吊销、查封、扣押等)特点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等特点具有法律性、较长时效性具有直接、迅速、强制性特点联系(或实施)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无论采取哪一手段,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典例4】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国家4A.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B.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C.采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D.采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但与材料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5.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比较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区别原因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可见,市场调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也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而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恰恰成了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手段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竞争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依靠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其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优势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劣势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种种缺陷,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联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二者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典例5】在管理经济和企业深化改革进程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抓住无形的手,逐步朝前走。”“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些说法形象地说明了以下道理A.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就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C.计划与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相互制约,形成互补D.市场引导企业,国家调控市场【答案】A【解析】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了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B、C、D均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A适合题意。6.误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示:(1)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3)因此,不能把经济增长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典例6】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有①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②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拉动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6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抓住题干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故①②正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不是措施,是意义,故③不符合题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句话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人民、对民族的影响,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7.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一种思想。而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的“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废物排放”的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另一种模式,即“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模式。其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它指的是技术层次。(2)联系: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落实。【典例7】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是①某地建设生态农庄,发展乡村旅游项目②某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后劳动生产率提高20%③某铁矿厂把从烟囱里飘走的烟灰收集起来进行提炼加工④某果园通过种草,草(果渣)喂猪,猪粪入池制沼,沼气用来做饭照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③④符合这一模式;生态农庄,乡村旅游项目是绿色经济的表现,不是循环经济,①不选;企业引进7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符合循环经济的特征,②排除。本题选D。8.误区:GDP和绿色GD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二者是一回事提示:GDP与绿色GD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但二者不是同一概念,不是一回事。(1)GDP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它避免了重复计算,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但是,GDP只核算进入市场交易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核算家务劳动创造的价值;
本文标题: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易混易错各个击破 专题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