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15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含解析)
1专题15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易错点1不能全面正确理解联系(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错因分析】不能准确全面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是做错本题的原因。【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正确;③中“更高级、更复杂”说法错误,排除;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表现方法论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把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客观性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2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多样性①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具体性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注意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避免绝对化(2019·江苏卷)“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有统计显示,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材料表明A.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把握联系多样性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C.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D.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综合认识事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中的统计表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并没有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不符合题意;表明蜜蜂异花授粉与作物产量,与种子生命力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异花授粉和化学药物有着排斥的关系,说明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系统和要素的联系,没有反映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认识事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3易错点2不能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地位、作用、关系(2019·新课标全国卷I)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错因分析】不能全面识记并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是使此题答案不全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要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孤岛现象就是部分之间存在障碍,无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应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不符,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且本题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排除。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诸多孤岛,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而不是强调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排除。故本题选D。(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4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a.二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b.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c.二者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来作为整体的事物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就成了部分。原来作为部分的东西相对于更低的系统来说,它就成了整体。(2)方法论要求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B.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D.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连战皆捷,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全功尽弃。吃了许多败仗之后,一个胜仗打开新局面。可见这里所强调的一个败仗和胜仗均属于关键部分,它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正确切题。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说法错误;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B说法错误;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但没有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易错点3误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D打印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从艺术品到人体器官等各种物体,让人欢欣鼓舞,但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打印枪支,又让人忧心忡忡。这告诉我们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②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③事物的价值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错因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不同,混淆二者是做错本题的原因。【答案】D【解析】①错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不等同于优点与缺点。④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3D打印技术让人欢欣鼓舞,但又让人忧心忡忡体现了②。3D打印技术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性质,体现了③。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道路(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可能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有曲折,有起伏。从三个方面理解“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发展的。(2)发展不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如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或位置移动等,而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掌握发展的这一实质内容,才能把事物看作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运动过程,也才能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划清界限。6(3)要把握发展的实质,关键是认识到变化的方向,辨别其是上升的前进的还是下降的、倒退的或者是重复的、循环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80多年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艰难困厄中仅存在了2000多天,那支军队那个政权,地域不广,力量弱小,被强大的对手围追堵截,但他们始终坚信共产党人的事业是正义的,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历史有力地证明了①符合客观规律的新生事物最终是不可战胜的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新事物的成长总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④事物发展是在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质变的过程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艰难困厄中仅存在了2000多天,但他们始终坚信共产党人的事业是正义的,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说明符合客观规律的新生事物最终是不可战胜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②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事物发展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也不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③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易错点4不能正确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019·新课标全国卷I)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7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和二者关系,并从材料中概括中心思想,是做错本题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2)并非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好坏两种方向,我们必须防止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化,促成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质变有两
本文标题: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15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