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邓小平曾经公开评论过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判断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转折点,因此被称作“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答案C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它()①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②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③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确立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题中所列各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深远意义的表现。所以选A项。答案A知识点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解析土地改革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改革变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4.“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2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松绑”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在80年代国企改革中具体表现为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从而扩大企业自主权。答案A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5.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等,可知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答案B6.“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⑤上海浦东A.③②①⑤④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先进行开放的是经济特区,由此可排除A、D两项。在吸取特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又开放了沿海开放城市及沿海经济开放区。在90年代以开放和开发浦东为龙头从而向内地延伸。答案C[综合拓展]7.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请回答:(1)据图一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内主要矛盾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2)图二反映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3)图三反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什么责任制?有什么意义?(4)图四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样的决策?这一决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矛盾:人民群众发展物质文化的要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意义:提出许多正确的方针和设想,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2)“大跃进”运动。影响: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4)决策:对外开放。目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都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主要任务C.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解析中共八大不具有转折性。所以C为正确答案。答案C2.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解析从横批“已经过去”这一句话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欢迎。答案D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解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土地所有权没有变化,排除④。答案A4.下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出现图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5A.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所有制的调整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走农业合作化道路D.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答案A5.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图中数据反映出从1978年到2002年,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小。结合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故④错误。答案B6.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6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创立D.内地的开放解析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府就在深圳和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后正式将其定名为“经济特区”,所以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创办。答案A7.2011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2周年”图片展,全面展示了6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港口城市D.经济技术开放区解析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开放,首先涉及到了江苏,所以选C项。答案C8.“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6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举动”。这里的“最大胆举动”指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对外开放的决策B.经济特区的创办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从“36年来”可看出该事件发生于1984年,再结合“开放整个海岸”可以断定该举动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二7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2)歌词“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的城市和地区)(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根据《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可知“老人”是指邓小平,“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第(2)问从“一九七九年”和“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即可得出是指国家在此设立经济特区,这个圈的扩大是指后来继续开放其他地区。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逐一填写即可。第(4)问根据教材知识说明特点,再抓住题眼“今天的对外开放”“旧中国的‘开放’”“本质区别”,紧扣题意不难看出是自主与被迫的区别。答案(1)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春天。(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个圈的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格局。这首歌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3)A:深圳B:汕头C:珠海D:厦门E:福州F:闽南地区G:海南H:上海浦东(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今天的开放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而过去的“开放”是被迫的,无独立自主可言。8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练习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