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教程 知识篇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
-1-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2019·安徽江南十校二模)下表为1865-1894年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部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商办企业()(注:若按地域划分,上海和广东两地的企业平均资本分别为8.4万两和1.9万两)A.彻底改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B.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C.严重依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规模由产生途径决定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有企业27家,广东有94家,广东远比上海多,但从企业平均资本来看,上海大概是广东的4.42倍。这表明,上海和广东形成两种不同的工业建设和发展模式,即上海以创建大企业为主,设备较先进,广东则以创建小企业为主,设备较落后,但效益并不差,故选B项;材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商办企业集中分布在沿海,但无法体现出它们严重依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错误;这一时期中国的商办企业,相对来说,上海企-2-业的规模要比广东企业的规模大,这与产生途径无关,D项错误。2.(2019·皖南八校三联)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这种“冲突”()A.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B.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C.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D.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帝国主义的冲突是由列强侵华引起的,也就是说民族矛盾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材料中“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鲜明的反映出民众的反帝爱国情怀,故选B项。中国同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并没有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排除A项;19世纪末的中外冲突并不仅仅局限于以南京为中心,排除C项;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列强联合侵华,排除D项。3.(2019·河南洛阳三模)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故选B项。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无法体现儒家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皆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D项错误。4.(2019·湖南永州二模)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C.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D.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3-答案C解析从海外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人文主义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改变国人思想观念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故选C项。这一现象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无太大关联,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爆发,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实业救国思潮,排除D项。5.(2019·湖北荆州三模)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指出:“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陈独秀主张()A.通过思想启蒙以实现个人自由B.个人自由是修身治国的根本C.注重保障个人自由的制度建设D.经济自主是个人自由的前提答案D解析陈独秀主张财产自由和个人自由具有相互证明的关系,故选D项。材料中强调经济自由对个人自由的影响,而非通过思想启蒙实现自由,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排除;材料未提及关于保障个人自由的制度建设主张,排除C项。6.(2019·百校冲刺)下表反映的是1912-1936年近代中国华资私营银行的开设与停闭情况,这些银行主要是为满足工商业的资金需求和政府的财政需求服务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民营经济面临优越环境B.政府较少参与经济活动C.民族主义思潮不断发展D.经济近代化的成就显著答案C解析由表格中开设的华资私营银行数据看,其数量是不断增加的,说明这一时期即辛-4-亥革命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银行业,贷款给民族工商业及对政府财政进行支持,这是实业救国的表现,进而从侧面反映出民族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故选C项。从停闭数据看,倒闭的银行数量也相当多,且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D两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政府较少参与经济活动”,排除B项。7.(2019·湖南百万大联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答案B解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的工业符合国际劳工局的分类标准,其他地区比较落后,这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平衡,这一现状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上海工业的发展虽然与其是通商口岸有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8.(2019·安徽A10联盟最后一卷)下图为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年画,在抗日根据地曾流行一时。该年画创作意在()A.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B.极力宣扬全面抗战路线C.鼓动军民支持战略反攻D.说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作者宣扬军民合作,争取抗战胜利,故选B项。国共合作和抗日根据地的壮大在年画中无法体现,A、D两项错误;抗战的战略反攻始于1944年,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错误。9.(2019·四川绵阳三诊)1944年9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事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A.改变了抗战的被动局面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D.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答案C解析用民主形式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张,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力量壮大的结果和要求,故选C项。当时中国人民已转入局部反攻,中共的倡议是反专制,与抗战局面、统一战线扩大无关,A、B两项错误;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抗日,D项错误。10.(2019·广东汕头二模)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D.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工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地区,而且当时的钢铁产量获得巨大发展,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特征可知,这是为了巩固国防需要而呈现出来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苏联援助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一五”计划1953年才开始,排除C项;合理的工业布局是指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材料不涉及这方面,排除D项。11.(2019·安徽蚌埠二模)1978年11月底,《人民日报》报道,广西允许农民养猪,“凡向国家交售一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北京通县也出现了“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的新现象。报道还说,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革”流毒。这表明当时()A.群众自发的改革举措获政府支持B.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普遍共识C.改革开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凡向国家交售一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革’流毒”可知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故选D项。材料主旨强调改革是趋势,未涉及改革的主体为群众,排除A项;材料未表明“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普遍共识”,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开放的范围,排除C项。-6-12.(2019·湖南岳阳一中模拟)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答案C解析《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排斥B项;材料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9·广东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国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材料二美国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2)法币与英镑汇价固定。(3)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1936年5月,中美签订《中美白银协定》,规定美国以市场价格向中国续购白银7500万盎司,价款以美元支付,但是需要将美元存于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作为法币的海外准备金。法币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同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摘编自尹全洲《论中国的法币改革》材料三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可以自由使用的货币。SDR篮子的最新权重为:美元41.73%、欧元30.93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镑8.0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7-(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货币发展与世界形势的关系的认识。答案(1)变化趋势:白银货币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明宝钞贬值,失去民众信任;铜钱使用不便和铜的成色不足;政府赋役折银的改革的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涌入中国。(2)积极:法币改革使中国货币与白银脱钩,稳定了国内货币金融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了资金,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法币与英镑、美元联系,为中美英构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消极:中国法币成为英美等国的附属货币,便利了英美扩大在华利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贬值,加剧统治危机。(3)认识: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中国主要货币,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行“法币”,今天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外交政策和国家经济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教程 知识篇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