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独立自主,灵活多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1)两大阵营严重对立。(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2)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①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日内瓦会议(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2)时间:1954年。2(3)主要成果: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4)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3.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2)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背景(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3.意义: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美苏争霸激烈,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2)经过: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年初,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1)背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2)经过: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教材拓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素养提升·融会贯通]3►探究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料一20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思考](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2)史料二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什么特点?[解读](1)史料一中“两大阵营对峙”“获得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信息,从多方面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2)解读史料二注意“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民族独立”等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试答](1)国际:两极格局对峙;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出现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维护和平、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2)包容性、平等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和平共处原则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4重要的思想基础。(4)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材料“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解读材料,围绕“‘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影响”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相关史实予以评述。解析:针对“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影响,主流观点认为其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而在新时期,在以发展经济为背景的前提下,学者们对以意识形成为核心的外交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应全面的分析问题,不应忽视“一边倒”政策所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答案:示例一:论题:“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阐述:从政治上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示例二:论题:“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阐述: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上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平等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5(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据下表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时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1950.4-1950.10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C[建交国家大多为东欧民主主义国家,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所列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不结盟,故D项错误。]2.(2019·南通二模)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望我国能够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周恩来的这一判断反映出()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B.朝鲜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C.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除D.万隆会议发挥出中国影响力A[不关门且“参加国际事务”体现我国外交重视国家利益,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选A项;朝鲜问题没有得到和平解决,而且题干与该问题关系不大,排除B项;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排除D项。]3.(2019·镇江一模)20世纪50年代,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一次国际会议后说:“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6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队。”该会议()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交流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日内瓦会议,该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A项;“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会谈时,排除C项;1971年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排除D项。]4.(2019·南京、盐城一模)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B[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故选B项;“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A项;“贸易额”无法体现经济存在互补性,排除C项;D项与“贸易”关系不大,排除。]与时俱进,共谋新篇——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表现(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不结盟政策。(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3.影响: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外交出现崭新局面。7中国不结盟政策不结盟外交战略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内容上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第二,不组织以自己为首的同盟;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第四,发展新型国家关系。二、全方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1.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等15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中国和东南亚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3)中国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4)中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2.积极发展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1 第3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7讲 现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