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哲思明理——宋明理学[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理学的产生1.背景(1)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达到顶点,并开始衰落。(2)官僚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加深了社会矛盾。(3)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维护封建统治。(4)官僚地主集团把理学作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及其新学的精神武器。2.含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3.影响:把儒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二、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1.地位: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人。2.主张(1)核心思想:提出“天理”的概念。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天理。(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格物”当作领悟天理的手段。(3)在道德修养上,继承孔子的“克己复礼”,目的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地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2.主张(1)“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3)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封建伦理纲常来改造人性。3.影响(1)在元、明、清时期,朱熹被统治者奉为“大贤”,其地位仅次于孔孟。(2)理学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理性”概念。2宋明理学四、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1.概况(1)思想来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认为“心”是宇宙的本原。(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2.主张(1)哲学观: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认识论: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的途径,达到“致良知”。[教材拓展]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葛兆光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就是《家礼》”。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素养提升·融会贯通]3►探究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的影响史料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解读]史料反映出宋明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料从多角度反映出理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合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规范了社会秩序。[试答]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4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以唯物史观看待儒学的世俗化与乡村治理——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提示】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宋明时期儒家的发展及影响(1)儒学的哲理化:注重思辨在批判吸收佛道思想基础上,确立了一套以“天理”为核心的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2)儒学的世俗化:注重普及①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伦理深入社会。②推动庶民社会发展:重视家族伦理建设;建立宗族乡约秩序;兴办慈善教育事业。(3)理学的精神化:注重修身个人的气节德操;民族的使命责任感。局限性:一直影响到近代,纲常名分,理学杀人。(4)理学的正统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元朝科举考“四书”;明朝居于统治地位。(5)理学的国际化流传朝鲜、日本等,形成“朱子学”学派。[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河南适应性考试)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5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A[材料中沈括是在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影响科技发展,排除B项;理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排除C项;只能说理学影响科学研究,而不能说科学研究借助理学,排除D项。]2.(2019·青岛一模)朱熹曾说:“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他的这种读书经历()A.导致了主流意识的混乱B.反映儒学开始走向衰落C.践行了“知行合一”的主张D.为理学的发展做了铺垫D[朱熹对书籍的涉猎非常广泛,这就为他以后提出“格物致知”做了铺垫,故选D项;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排除B项;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排除C项。]3.(2019·汕尾质检)下表是不同学者对王阳明心学的认识。观点出处王阳明之学尤为明代理学里的重镇。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渐地衰落了钱穆《阳明学述要》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李泽厚《古代中国思想史论》阳明之学出于陆氏,与朱子异道而同归。乃反对之者,辄斥之为异端,目之为空谈,朱王之间,成为水火。盖两家门户之见,非定论也孙毓修《王阳明》据此可知,王阳明心学()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B.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C.具有近代民权意识特征D.“扬弃”了程朱理学思想D[由材料“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阳明之学出于陆氏,与朱子异道而同归”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扬弃”,故选D项;王阳明心学是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强调心学与理学的关系而非心学的内容特点,排除C项。]儒学新象——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6[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1.背景(1)经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2)政治: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3)思想: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发生动摇。2.著作:《焚书》《藏书》等。3.思想主张(1)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张自治、自由。(2)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3)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4.影响:反对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李贽的思想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背景(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2.共同点: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3.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代表作黄宗羲政治上: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经济上,率先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顾炎武批判宋明理学,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7王夫之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强调“人欲”的存在是合乎“天理”的;提出社会进化论观点,反对复古,主张“趋时更新”《读通鉴论》《宋论》4.影响: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教材拓展]西学东渐、东学西渐(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国初年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2)东学西渐: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古代中国的汉唐文化圈。中国的东学西渐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探究1儒学的批判与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史料一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的苏州呈现出这样的境况:“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至武宗正德末、世宗嘉靖初“则稍异矣,出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捷,起落不常。”至嘉靖末隆庆初,“末富居多,本富居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到万历时“则迥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古代中国史》史料二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日知录》[思考]概括上述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与明清之际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24讲 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