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春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纠错训练(二) 人民版必修2
1纠错训练(二)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叙述符合汉朝商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是()①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已经存在②“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③“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④城市中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③④分别是唐朝、宋朝的商业发展状况。答案A2.商人的活跃,对商运交通的影响很大,下列对这一现象表述正确的是()①大的商业都会,往往四方商船云集②出现从事水上航运的大规模商船③陆路商运发达,相关服务业生意兴隆④促进造船技术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本题解答应注意根据基本史实进行推理。①②③属于课本知识的再认再现,④要加以推理,商人的活跃促进了商运的发展,水上商运的发展必然促进造船业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的提高。答案A3.下列关于“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地点是“草市”②形成于“六朝”,当时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③“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唐宋时期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④宋代“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功能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草市”相关信息的综合与运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这类知识形成基本线索,从而更好地理解把握。答案C4.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④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解析②明显错误,③属于宋朝以后的现象。答案A5.宋代经济的发展被不少西方史学家称为“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B.江南市镇的广泛兴起C.都市中始现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D.“市”分散于宅屋之间解析中国古代城市都城功能从西汉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到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到宋朝的城市的设置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商业革命”体现在宋代坊市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其他几个表述都不是宋代的特征。A出现于唐代,B出现于明清,C出现早于宋代。故D项正确。答案D6.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材料中“(安徽)歙人阮弼”可知他是安徽人,属于徽商,故①符合题意。由“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可知③符合题意。由“分工操作”可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④符合题意。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有所发展,但远达不到迅速发展的程度,故②不正确。答案A7.下列对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加强对工商业管理的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B.在政府政策的压力下,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在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作用D.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应当完全否定解析从秦汉到明清,我国始终对工商业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对此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如秦王朝统一度量衡、货币等,积极作用较为明显。但到明清时期,这种管理制度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答案D8.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有()①以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②歧视商人③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④重要3商品实行专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②③④是抑制工商业的措施,解答此题要注意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分析问题,注意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答案A9.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力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解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有所发展,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题中所述现象。答案A10.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实施该政策后保证了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词“海禁”,可知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的实行使中国与外界隔绝,阻断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故D错。答案D11.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解析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均与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关系。但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这必须是明确地表现在生产关系上。A、D两项是一般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B项是指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只有C项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的产生才真正地表明了在“机房”里“机户”与“机工”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答案C12.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4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解析“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出现了雇佣关系。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图一是唐朝都城长安图,图二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汴梁城,图三是明清苏州繁华图。请回答:(1)根据三幅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分析上述三座城市在各自的历史时期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2)图中反映出城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解析第(1)问要紧扣唐朝都城长安,北宋都城开封,明清繁华的苏州作答。第(2)问应注意从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的转变。答案(1)地位:长安——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全国的商业大都会;东京汴梁城——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最大的商业都会,城市商业高度发达;苏州——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重要的手工业城市,纺织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趋势: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城市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5材料二雍正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清·雍正帝语材料三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以“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连续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2)依据材料二,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3)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解析第(1)问要注意根据材料一概括重农抑商的思想。第(2)问要求围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作答。第(3)问要侧重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3)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等。6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纠错训练(二)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