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春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
-1-单元优化提升一、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义务劳动制(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作深入剖析(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新经济政策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对点训练】1.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增长率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B.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C.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2-D.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解析:选A。苏联自“斯大林模式”起以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忽视轻工业,逐渐导致工业体系比例失衡,影响工业发展,故选A。苏联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目的是缓解经济问题,不是材料中工业产量不断下降现象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主要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与材料中“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增长率从两位数逐步降低”不符,D项错误。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点训练】2.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多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解析:选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经济改革受挫后,才转向政治领域。-3-■真题练———————————————————1.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选A。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C;D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就是要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正确。2.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解析:选D。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体现了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回忆录被多次修改说明回忆录作为史料不能完全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且作者在记述自己事迹时也会出现文过饰非的情况,A项错误;回忆录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B项错误;版本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选B。经济危机对苏联没有破坏,A项排除;B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要求,D项排除。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4-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自选练———————————————————1.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基本完成了“说明俄国”和“夺取俄国”的任务,在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大体完成之后,必须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这表明苏俄要()A.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用革命结束战争B.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任务的需要D.实施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C。十月革命之后,严峻的内外局势促使苏维埃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故选C。颁布《和平法令》属于“夺取俄国”的任务范畴,A项错误;颁布《土地法令》属于“夺取俄国”的任务范畴,意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旨在解决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而引发的严重社会政治、经济危机,D项错误。2.“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把大工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这些内容应出自()A.苏俄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战后资本主义调整D.新中国三大改造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可知其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相吻合,故选A。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其本身就是私有,B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应该是国家加大对-5-经济的干预,与材料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不符,C项错误;新中国的三大改造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私有制为公有制,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3.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解析:选B。根据所学,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石油出口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可知应选B。材料体现了苏联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A、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争霸问题,D项错误。4.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987年”可以判断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A项是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属于“质的改造”,故选A。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错误;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错误;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错误。单元综合检测(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选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实行粮食垄断,故选B。十月革命时期尚未颁布法令对粮食进行垄断,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C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在粮食方面没有垄断,D项错误。2.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6-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解析:选C。材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正常’形式”表明了对政策的肯定,结合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可知该经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正确。3.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解析:选C。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选C。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农业措施,与材料发展资本主义无关,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发展苏俄经济,不是为加快工业化建设,D项错误。4.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想()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解析:选D。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