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A.土地私有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均田制D.分封制答案B解析此图形状同井字,成方块状,这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制度下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故B项正确。2.“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答案B解析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故选B项。A、D两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与材料中的信息“初税亩”不符,故排除;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排除C项。3.明代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的弱化C.商品经济发达D.井田制得以恢复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海瑞的直接目的是让农民有田地,这说明当时农民失去土地的现象严重,故A项正确。24.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地所有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据此可判断该制度为均田制,故选A项。5.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B.统治者“不抑兼并”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而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故选C项。6.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A.闭关锁国政策B.君主专制C.重农思想D.重商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其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即重农思想的反映,故C项正确。7.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的是()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答案C解析C项反映了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选C项。A、B、D三项分别反映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影响和措施,故排除。8.《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3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故选D项。9.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海禁C.重农抑商D.保护生态资源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它是海禁政策的体现,故选B项。11.“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D解析“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12.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保护本国手工工场D.巩固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选D项。413.如果让你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你会发现这一政策()A.杜绝中国官方对外贸易B.禁止中国所有船只出海C.阻止外邦“朝贡”贸易D.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答案D解析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故选D项。海禁不是杜绝官方贸易,排除A项;海禁不是禁止所有船只,官方除外,排除B项;朝贡贸易一直进行,排除C项。14.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③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④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排除④,故选B项。15.有学者认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是()①“重农抑商”政策②盐铁专营制度③实行“海禁”④兴办邸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政治权力型经济”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严格,①②③都属于政府采取的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措施,属于政治权力型经济的表现。邸店的兴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与政治权力型经济无关,故④错误。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5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一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和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岛倭入掠”“日本……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由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海禁”政策产生了诸多弊端,据此分析出“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由材料二第二段可以看出开禁对贸易、百姓生计、人口迁移和制度改革等都有积极影响。[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均强调了周天子对土地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周代土地制度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田、私田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属于天子和贵族,故D项错误。2.《商君书·垦令》记载,“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上述赋税变革表明()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B.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C.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6答案C解析从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可知是废除井田制征收土地税的赋税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赋税制度变革,没有体现出奴隶主兼并大量土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按土地收成和土地数量征收赋税,反映出国有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按土地产量和数量交税,实际上有利于调动个体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3.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两种耕作方式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4.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表明()A.统治者企图借遏制土地兼并巩固统治B.封建国家政权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C.统治者废除了当时基本的土地制度D.当时农民的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答案A解析统治者推行均田制,抑制兼并,有利于巩固统治,故选A项。均田制整体上还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均田制并没有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均田制下的农民生活相对稳定,“比任何时候”太绝对,排除D项。5.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A.不抑兼并不立田制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三冗两积问题突出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并结合宋代的土地政策可知,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与富室的关系,不是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三冗两积问题突出是由于北宋的过度分权所致,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是由于政府不再对商业进行直接监管,故D项错误。76.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不抑土地兼并带来经济发展的景象,可知允许土地私有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增长,农业发展,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带来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没有体现农民赋税力役减轻,故D项错误。7.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防止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商大贾,抑制中小商贩,这有利于官营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与专制统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的是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未呈现社会经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