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题组一基础小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物质的根本属性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答案B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2.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不合理之处在于()A.否认了物质的根本属性B.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C.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D.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可以看出,该观点的表述认为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回事,故B入选。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有()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性答案B解析该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静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本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2-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B项正确;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4.“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②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③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日月交替、寒来暑往体现了③④;材料没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①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②说法错误。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读书没有用”。因为许多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或者给学历低于他们的人打工;反而有一些中途辍学的人最后变成大老板。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错在()A.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B.把偶然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C.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D.通过事物个性去把握事物共性答案B解析“读书没有用”的观点主要错在把偶然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B正确;A与设问要求不符;C、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6.医学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B.规律是可以改变的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答案D解析“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说明人们充分考虑到盐对人的作用,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D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B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规律;C观点错误,规律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组二高考小题]7.(2018·浙江高考)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3-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②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④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③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8.(2016·全国卷Ⅱ)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实践,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故①正确,②错误。他能用兵如神还在于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③正确。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9.(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运动是绝对的,对此我们要因时而变。故①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③错误;材料讲的是运动与静止,④讲的是矛盾,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A。10.(2015·广东高考)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4-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①④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的产物,故排除。11.(2014·天津高考)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答案D解析漫画中的人在创新活动中不从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或者说违背了客观规律,事与愿违,这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故选D。题干未涉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排除A。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待传统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排除C。12.(2014·福建高考)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错误;②是一个真理性的认识,没有体现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排除;③④对应的哲理均正确。故选B。-5-13.(2014·江苏高考)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A解析研究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并用以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正确。规律是客观的,B错误。C、D与题意不符。14.(2014·重庆高考)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答案D解析向雾霾等污染宣战、治理污染,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正确,A错误;向污染宣战需要变革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方式,B错误;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缺一不可,C错误。[题组三模拟小题]15.(2019·江苏沭阳月考)2018年7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D解析小行星的发现再次印证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意识的产生,②与题意不符;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但意识并不等同于物质,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16.(2018·河北邢台一模)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6-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③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哲学上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因此它是永恒的,而物质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17.(2018·山西太原月考)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答案B解析李白诗句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选B。A、C、D内容材料未体现,不选。18.(2019·安徽宿州期末)小米平衡车的专利在2018年7月底取得授权。这项专利指出,当平衡车检测到你的第一只脚踏上去的压力并没有超过30㎏时,平衡车会保持稳定状态,不会直接进入行驶状态。如果两只脚已踏上去了,但还没站稳,平衡车也会尽量保持稳定。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存在C.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使其打上人的烙印D.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就是在改变自然物的规律,为人类谋福答案C解析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仍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故A错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是在天然物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不可以脱离天然物存在,故B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规律,故D错误;小米平衡车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它是人类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物进行创造的产物,故C正确。故选C。19.(2018·河北五个一联盟模拟)下列漫画中父亲的疑问给我们的启示是()-7-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②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③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④要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漫画中的父亲以生长的小树为尺度来衡量孩子的身高,他只看到了孩子的身高,而忽视了小树也在不断升高,并且小树的成长要远远快于孩子的成长,他没有看到孩子与小树的不同,不知道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①③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②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④说法错误。20.(2018
本文标题:(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训练检测(含解析)(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7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