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10课 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
1第10课鸦片战争1、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给时任英外务大臣巴麦尊的信函指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2、某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带领学生参观了下图所示纪念碑。在这里,老师会着重讲解哪个历史人物()A.林则徐B.洪秀全C.孙中山D.倚善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4、下图为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所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A.使省会成为重点B.密集于南部沿海地区C.推动了中国半封建化D.便利列强控制中国25、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B.立场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6、陈旭麓在评价一场战争时说:中国首次“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B.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7、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8、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9、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且印象深刻。现且编一个以作示范:“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内容是()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C.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31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11、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A.不平等条约促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剧B.晚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C.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D.近代前期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2、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清政府的抵抗都以失败而告终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材料二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可分为“约开口岸”和“自开口岸”两大类。“约开口岸”是中国政府根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被动开放的,共计74处;“自开口岸”是中国政府主动开放的,共计31处。材料二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西方国家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的特权?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答案以及解析5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由“(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说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均仅是给战争提供的机会而已,故排除A、B两项;由“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并联系《南京条约》内容可知,英国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但这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中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吋知,该纪念碑是为纪念虎门销烟而设立的。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量鸦片.故答案为A项。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从材料“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可知,林则徐在战略上没有重视主动进攻,故A项错误;从“弃大洋,守内河…诱敌登岸”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国防中重视边境陆战的塞防思想,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可知,其战略方向是重塞防轻海防,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林则徐对西方社会的认识程度,故D项错误。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地区深受资本主义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推动了中国的半封建化。故答案为C项。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非省会的更多,排除A项;北部和长江流域的城市也较多,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答案及解析: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信守条约不能说明清政府外交政策僵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恭亲王主张信守条约,并不能证明他转向了卖国立场,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咸丰的态度是不必严守条约,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意识到,遵守条约才是国际交往的原则,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外交观念正逐渐与国际接轨,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当时清政府并没有足够的主权意识,故D项错误。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根据题干信息中国首次“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刺激了两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D项错误。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为凭借其在中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就可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但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其愿望落空了,因此英国强烈不满这种状况,又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D。A项错误,列强不满意的并不是鸦片销售不顺畅或者赔款数额问题,也不是清政府的排外行动,而是商品销售遇阻。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的信息“请照赴十八省游历”,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选择时注意题干中的“最早出现”的限制词。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口诀反映了《天津条约》的内容,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答案为B项。7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接受”可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故B项正确;据材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知清政府非常顽固的坚持所谓的“礼制”,故C项错误;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是在总理衙门成立后,故D项错误。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晚清财政危机。B项中“逐年上升”不符合图示信息,排除;C、D项中“洋人在华的工具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从材料无法体现;综合图示,1894—1908年清政府收支盈余出现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密切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题中强调两者的本质目的的相似点,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可知:战争目的是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故答案选择D项。点评:两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与工业文明国家的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很大,高考考查主要侧重于:(1)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这是战争爆发的最根本的原因,禁烟运动等事件仅仅是导火索。高考试题重视对西方错误史学观点批驳的考查。(2)两次鸦片战争代表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侵华特点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很大的不同,高考试题重视对这两个时期侵华战争的比较,要求考生认识其异同点。(3)两次鸦片战争把中国推向世界市场的大舞台,高考重视对两次鸦片战争影响的考查,这些“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813答案及解析:答案: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2.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商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自由贸易”的信息得出英国的经济政策,结合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分析根本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归纳出特权,并分别从对中国领土、经济、司法等方面分析出影响。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西方国家为了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及掠夺原料。情况:英国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攫取这一特权;英法美俄等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特权2.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十处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主要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开放的口岸从北方(辽宁营口)到广东(海南岛的琼州),整个沿海全面开放,使中国门户洞开;汉口、九江等地口岸的开放,使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内地,便利了对华商品的输入和原料的掠夺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可从倾销商品及掠夺原料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可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角度作答。2.主要考查对相关史实进行比较的能力。可从材料三两幅图片中所开放的通商口岸所处的地理位置作答。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10课 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7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