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剪纸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解析图一反映的是男子驾车到农田耕作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妇女在家中纺织的情景,共同反映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答案A2.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酿造加工、农具修造等。这表明()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汉代田庄以耕作为主,兼营各种副业,从而实现了“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答案D知识点二“工官”和“匠户”3.下列对封建王朝实行“工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进行生产②生产技术水平低③生产规模大④满足田庄和农民自身的需要⑤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②的表述违背事实,④是田庄手工业的特点。答案C知识点三纺织业的发展24.下列纺织业发展的情形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①设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商代②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的素纱禅衣,重量仅有49克——西汉③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宋代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明代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纺织业发展的掌握能力。结合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判断即可。答案A知识点四先进的冶金技术5.对于我国先秦冶金技术成果的概括,最准确的是()①青铜冶铸精益求精②铁制农具逐步推广③用水力鼓风冶铁,产量增加④以煤为燃料冶铁炼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冶金技术成就的认识能力。注意题干关键词“先秦”。水力鼓风冶铁始于东汉,以煤为燃料冶铁炼钢始于西汉。答案C知识点五陶瓷业的成就6.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D.清朝时期生产的粉彩瓷器闻名中外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时期我国制瓷技术的发展情况,由于题干强调“不正确的”,因此选C,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彩瓷出现于明清。答案C[综合拓展]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3材料二考古发现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黄河流域有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长江流域有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珠江流域有广西、广东、贵州等。发现的铁农具主要有犁铧、铲、镐、锹、锄、镰、耙、刀等。在不少地区还发现了铁犁壁,证明了我国使用此种农具的时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材料三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提高炉温,“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发明,是冶炼技术上的一大进步。铁器铸造方面,东汉时已熟练掌握了层叠铸造这一先进技术,即把若干泥范叠合起来,装配成套,一次就能铸造几个或几十个铸件。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冶铁业和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2)东汉时期在冶铁技术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解析本题主要以两汉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为主题。第(1)问要用材料一中的“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这一关键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要立足用水力鼓风冶铁和叠铸技术两个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农具的使用更为广泛,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发明了水排和掌握了叠铸技术。一、选择题1.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主要是麻和丝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农民“衣食无忧”,其他都能体现,故C为正确答案。答案C2.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4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答案A3.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解析由材料“……谓之团钢”可以断定这是关于团钢法的介绍,团钢法又称灌钢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最突出的一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答案C4.一个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个遗址里不可能出现的物件是()A.残留的绢片B.陶碗C.小件铜器D.棉布解析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和制作陶器,所以残留的绢片和陶碗都有可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宋末元初以来,边疆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到明代后期,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的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所以棉布不可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答案D5.明朝时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解析私营手工业的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因此比其他手工业方式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答案D6.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从唐人有诗云可以判断获取信息的途径是文学记载;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5件精美的秘色瓷的印证,可以判断考古发掘是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答案A7.“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陶瓷之路的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解析结合“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东国”“易桑麻”等内容即可选定A项。答案A8.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了当时的()A.彩陶B.青瓷C.白瓷D.唐三彩解析唐代的越窑生产的青瓷享有盛名,釉色亮,质地纯净,因此有此美誉。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孟子·尽心上》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原因。(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镇。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丝。纺织原料由丝变为棉。原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6(2)齐国的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7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