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精选卷
1专题十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中国申遗成功有助于()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挖掘继承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核心要求③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④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已在境外10多家媒体播出,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①依托商业贸易,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②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③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④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④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主席的主张()①要求不同民族要通过对话消除分歧走向统一②说明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繁荣③说明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认同,共同发展④契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内的机会和财富。”这是贴在法国巴黎街头的一则海报。“汉语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席卷世界。汉语的对外交流与推广有利于()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成为世界核心文化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③使世界各国认同中华文化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6.白塔寺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藏式佛塔。从元朝至今,白塔寺区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老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居住区。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旧城四合院空间逐渐破碎化,随着那些曾经的老房子的消失,它们独特的四合院生活方式及传统的胡同文化也悄然逝去。这说明在旧城区重建过程中应()①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失文化载体②将整个文化城区统筹规划,不失文化灵魂③全面复原旧城区原貌,还原特定历史环境④发挥传统建筑的经济功能,助推城市经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读《论语》,可知廉耻,鉴是非;读《庄子》,可养身心,增才情……进入中学课堂的国学经典,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中学生阅读国学经典()A.要学会推陈出新,摒弃传统束缚B.能提升文化素养,避免人生挫折C.应尊重经典内涵,全面继承传统D.要善于古为今用,把握时代价值8.我国传统工艺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如剪纸、刺绣、年画、木雕、金银制作工艺、建筑营造技艺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都有广泛分布。因此,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必须()①保留一切文化遗产②尊重地域文化差异③保护多样民族文化④认同文化的世界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如图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④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2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技术的更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从“中央厨房”到“媒体融合云”,从大数据到机器人写稿,从VR(虚拟现实技术)到AR(增强现实技术)……技术的更迭,向传统媒体提出了紧跟技术、时时创新的要求。当前,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媒体融合()①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②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能够使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化④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1.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下列可以支持“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一观点的有()①教育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②教育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③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陕西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导览,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①要努力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与融合②要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③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和根本目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他从未到过中国,却巧妙地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将歌剧《图兰朵》打造成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的经典巨作。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中意两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③文化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④文化创新需要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5.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④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16.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传统戏曲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今,曾被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戏台因为电视机的出现而逐渐门庭冷落,新型的大剧院由于票价高昂并不能成为大众日常消费所需的场所。近年来,传统戏曲借助新生的媒介进行传播和延续,获得很大成功,如台湾布袋戏的成功经验就是典范。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②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载体的变革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2018年9月2日,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被大火吞噬,馆藏的2000多万件文物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全世界都为之痛惜,巴西之悲更是人类文明的大损失。这是因为()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巴西文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各民族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④文物是巴西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有着1300年历史的东方水乡——浙江嘉兴桐乡市乌镇,举办了第六届乌镇戏剧节。为期11天的戏剧节中,来自5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部特邀剧目,共计109场演出在这里上演;1800余场古镇嘉年华诠释了没有围墙的全民狂欢;15场论坛、12场朗读会,构建出戏剧理论和教育的生态。乌镇戏剧节的举办()①促进了中外戏剧文化的融合②说明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提升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说明加强交流是促进戏剧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次园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3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这说明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①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②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④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瓷上嘉年华!2018年10月18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来自中国以及英国、俄罗斯、荷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陶瓷企业参展,3000多名客商参会。本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系列活动包括:传承与超越——“一带一路”瓷都再出发国际研讨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设计展和洛客发布陶瓷专场;《“景德镇工匠精神”与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昌南杯·第三届景德镇原创陶瓷艺术作品大赛暨作品展;《艳色恰好》一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出土单色釉瓷器精粹展。这些国际化、专业化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前来观摩与交流,提升了瓷博会和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奠定了景德镇的世界瓷都地位,增添了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自信与底气。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开展景德镇国际瓷器博览会的意义。(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16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播出后就圈粉无数,热议无休
本文标题: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精选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7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