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6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课时分层作业(六)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明朝以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教育D.口语传播B[“闯关东”实质在于人口迁徙,B符合题意;A、C与材料无关;D混淆了文化传播手段与途径。]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点遍布五大洲。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A.教育活动B.商业贸易C.人口迁徙D.大众传媒A[材料主要说明通过开设汉语课程和设立汉语水平考试推动了汉语的传播,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3.美国在把好莱坞的电影作品卖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文化“推销”,好莱坞的电影走向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带到哪里。这表明()A.商业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B.商业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C.文化影响经济发展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B[题干材料强调电影作品买卖即商业贸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影响经济,C与题意无关;A、D观点错误,商业贸易不仅仅是为了文化传播,简单拒绝不是对待美国电影的正确态度。]4.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以电子科技为依托的电子阅读备受青睐,有人担忧以纸质阅读为载体的传统阅读会逐步走向没落。下列理由能够支持传统阅读不会走向没落的是()A.纸质书籍比电子读物能更好地记载和传播文化B.电子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下的一种文化需要C.电子阅读快捷方便,更加具有体验性、趣味性D.纸质阅读系统深刻,利于研读知识、品味细节-2-D[D从传统阅读的优势说明了支持传统阅读的原因;A对纸质书籍和电子读物的优点认识错误;B、C不是支持传统阅读的理由。]5.近几年来,虽然电脑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收听电台仍是学生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收听电台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表明()A.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B.电台广播属于大众传媒C.大众传媒推动着文化交流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A[电台是“旧的传媒”,电脑是“新的传媒”,近几年电脑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电台仍是学生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说明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故答案选A;B、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的“唯一”说法错误。]6.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注意()A.加强文化创造B.文化上相互尊重C.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说明缺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启示我们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7.婺剧是浙江金华的地方戏,和京剧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形式之一,前不久的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中,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赴希腊演出,上演了美轮美奂、绝技频出的《断桥》《挡马》等经典婺剧折子戏,让当地观众很是高兴。这表明()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传播,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说法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B项错误;C项中“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地反映了题意。]8.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下列最-3-合适的理论视角是()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一元化A[题中材料主要说明的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A符合题意;B中的“决定性”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9.当地时间2018年10月30日,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等来到阿尔及利亚文化部。梁言顺指出,文化因借鉴而丰富,推动人类不同文明交流与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两国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中阿双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取得了丰硕成果。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解析]本题考查应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结合材料内容,可以从坚持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借助各种渠道、途径和手段加强彼此的交流沟通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答案]①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首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人才交往等活动,借助大众传媒手段,推动中外优秀文化资源和信息的相互传递、沟通和共享,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促进国家民心相通。[能力提升练]10.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西方交流日益加深,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逐渐融入了英语的语言生活,而这些中文也成为稳定的单词陆续被收录进《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这表明()①经济实力影响文化传播②文字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④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西方交流日益加深,这表明经济实力影响文化传播,①符合题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逐渐融入了英语的语言生活等,表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4-展,③符合题意;文字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相互借鉴,排除④。]11.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线路、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C[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②错误;现代传媒并不能取代传统传媒,新旧传媒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发挥作用,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12.我国著名翻译学家许钧在谈到中西翻译的逆差问题时说:“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文学界、翻译界、对外汉语言文化推广和传播机构的努力,也需要不断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从文化的角度看,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是()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世界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D[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可实现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促进合作,③④正确;①错误,语言文化交流并不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②错误,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世界文化的趋同。]13.2019年春节期间,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了以“中国红”为主题的系列春节庆祝活动,一批中国艺术家到瑞士带去新春祝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参加“中国红”主题庆祝活动并发表讲话,与参与活动的各方人士一起包饺子、挂灯笼、写对联。这()①有利于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和谐发展②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销我们的价值观③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打击文化霸权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以“中国红”为主题的系列春节庆祝活动,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和谐发展,①③符合题意;系列春节庆祝活动,不是为了推销我们的价值观,与打击文化霸权主义无关,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14.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5-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整合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交流的途径及正确态度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6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9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