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课标Ⅰ)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专题七名篇名句默写真题多维细目表考题考查内容年份卷别题号设分题型考查名句选作出处考点考查能力难度素养要求(高考方向)2019课标全国Ⅰ166分填空题,理解型默写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庄子·逍遥游》/《蜀道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全国Ⅱ166分填空题,理解型默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邹忌讽齐王纳谏》/《阿房宫赋》/《赤壁赋》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全国Ⅲ166分填空题,理解型默写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论语·子罕》/《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中文化传承与理解2018课标全国Ⅰ166分填空题,理解型默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论语·为政》/《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全国Ⅱ166分填空题,理解型默写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孟子·鱼我所欲也》/《琵琶行》/《赤壁赋》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全国Ⅲ166分填空题,理解型默写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荀子·劝学》/《出师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总计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均分值6分占比4%考频6题/6卷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查内容1.命题范围一般不会超出高考推荐背诵篇目(64篇)。2.一般考查名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较少涉及语句的表现手法。02考频赋分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的热点。2.一般设3小题,6分,每空1分。03命题特点1.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理解型默写,即给出相关的情境,要求考生根据情境填写相关的名句名篇;二是直接型默写,即给出句子的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写空出的内容。就课标全国卷来看,近几年主要考查理解型默写。2.诗歌和古文均有涉及,考查的语句常是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或哲理性的名句,对起承转合和结构整齐的句子也要关注。04命题趋势1.理解型默写题的特点是把理解与背诵结合起来,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内容。2.这种题型较之直接型默写题,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作,还要理解原作的内容。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113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29清单高考古诗文推荐背诵篇目理解型默写汇编 (一)高中课标推荐背诵篇目(14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情境助记(1)在《劝学》中,“ , ”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3)《荀子·劝学》中“ , , ”三句,用形象化的写法借气流传播声音来阐明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4)《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反面举例的句子是“ , , ”。(5)《荀子·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火烤变形之后,即使又晒干也无法复原的例子,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样子的句子是:“ , , 。”(6)古人议论喜用对比,比如荀子的《劝学》中将螃蟹的“ ”与蚯蚓的“ ”相比照,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7)《荀子·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8)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 ”,并提示人们“ ”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9)《劝学》中“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5)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车柔使之然也(6)用心躁也 用心一也(7)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8)车柔使之然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逍遥游(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情境助记(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 , 。”114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5)《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做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6)《逍遥游》中,庄子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7)《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8)《庄子·逍遥游》中以列子为例,论述世间万物都“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句子是“ , , ”。(9)《逍遥游》一文中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疑问的句子是:“ , ? ?”(10)庄周的《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 ”,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外去,得“ ”。答案 (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5)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6)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8)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9)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0)适莽苍者 三月聚粮3.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情境助记(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 ”的观点是相同的。(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 , 。”(4)《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 , ?”(5)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所描述的现象一致。(6)文中用反问语气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本文标题:(课标Ⅰ)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3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