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教学案
1专题十五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第五部分文言文阅读[考向定位]1.文言文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二十四史》中人物传记作品,以《宋史》《明史》居多。材料中的人物多为有远见卓识、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关注民生、政绩卓著的清正廉明的官吏。2.题型没有变化,共4题。其中文言断句题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命题人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去掉标点进行设题,难度不大。技法一“五个着眼点”解决文言断句技法二文言断句快解“2步骤”第一步:通读选项及前后文,了解大意初判断因为4个选项仅有1~2处不同,所以通读4个选项,明确相同点,便于把握文意。而2前后文语境与所断句关系密切,通过前后文语境,把握文脉,便于理解推断所断句的文意,做到心中有数,甚至可以初步排除部分选项。第二步:针对断句的不同点,多方推断定答案在断句时,要善于抓住标志词、句式,利用语法、修辞等来合理断句。【典例】(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题演示]3第一步:通读选项及前后文,了解大意初判断画波浪线的句子位于文章开头,传记类文言文开头往往介绍传主的名、字、号以及家庭情况、个人品性、才华等。再结合4个选项断句的共同之处,可大致了解贾宜籍贯、才华、受到吴廷尉喜爱等。第二步:针对断句的不同点,多方推断定答案可采用语法断句法、排除法等断句。“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B项。所以选C。[答案]C[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能诵读诗书、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招揽他来并安置在衙门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理平定(事务的能力)为天下第一,旧时和李斯同乡并且经常向李斯学习,(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对孝文皇帝)说贾谊年轻,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都无法应对回话,贾谊都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都因此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并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饰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制和音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事务的礼仪和法度,崇尚黄色,尊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时,多谦虚礼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各项法律制度更改以后,诸侯都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灌、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皇帝之后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在渡过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进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于是详细说明了鬼神之所以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将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4地。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为此)感到自责,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去世了。[A组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羸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史,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浸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馀顷,以赋贫民,发奸擿伏,下无能欺。卒于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B.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C.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D.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解析]“曰”后是说的内容,要断开;陈述内容的主语分别是“人”和“吾”,其前要断开;“虽”“况”“遂”为连词,之前须断开。[答案]D[参考译文]贾敦颐,是曹州冤句人。贞观年间,(他)多次担任各州刺史,品性廉洁。(他)入朝任职时,往往是全家出行,一辆车子,极为破烂,瘦弱的马套着笼头,路上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刺史。很长时间后,(贾敦颐)任洛州司马,因公事牵累被捕入狱,太宗(下令)赦免他,有关官员坚持不赦免,太宗说:“人谁能没有过错?我只除去那些犯大错的人。如果全都绳之以法,即便是儿子也有不合父亲心意的,何况臣子侍奉君主呢?”于是(贾敦颐)得到了原谅。(贾敦颐)迁任瀛州刺史,州境靠近滹沱、滱两条河,每年河水泛滥,毁坏房屋,淹没数百里。贾敦颐为此筑立堤坝,河水不能泛滥,百姓(因此)受益。当时(贾敦顾的)弟弟贾敦实担任(与瀛州相连的)饶阳县的县令,(他)为政清廉,受到官吏和百姓的赞美。旧制度规定,凡是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为避嫌不能在相连的地区同时担任官职,朝廷认为他们兄弟的政绩都很好,所以不调任他们以表示恩宠。永徽年间,(贾敦颐)升任洛州刺史。洛州有很多豪富大族,所占田地大都超过了规定,贾敦颐没收了三千多顷(土地),把这些土地分给贫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属下没有能欺瞒(他)的。(后来贾敦颐)死在官任上。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5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解析]画波浪线部分有两个疑问词:“何”“奚”。另外“为”也有句末语气词的用法,由此判断出“何预我事”“自苦奚为”是两个疑问句,两句前后应该断开。另外,这句话中有“曰”,但这个“曰”不是表对话,而是用在句中,这一点,考生也应该注意。[答案]A[参考译文]治理政务就像治理家一样,古人常有这样的训导。一个家庭的事情,无论缓急大小,都是应该知道的。如果有不知的事情,那么就会有治理不到位的情况。况且管理百姓的长官,是各种职责都集于一身的人,比如学校教育,比如驿站转运,比如粮草贮藏,比如刑狱案件,比如农田水利建设,比如桥梁堤坝设置,总共要管理的事情很多。(长官治理政务应该)观察时机,审度力量(及时去做应该做的事),看到破旧的修葺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先前没有的东西要去营造它。如果说先前的官员没有整治好,那与我有什么关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会被别人替代而离开,为什么要这样为难自己?这样的思想一旦萌芽,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毁坏。前辈有言:“对于国家的事务,如果有一点儿不尽心力,只是设法取得俸禄,他一定会在上天那儿获得惩罚。”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6肉/妾不衣帛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是用“于”引进施动者的被动句。[答案]C[参考译文]晏平仲,名婴(晏子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是莱州夷维人。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他)辅政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堂上时,国君有话问到他,他就慎言回答;无话问到他,他就谨慎小心行事。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主张,他就遵从政令行事;不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主张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4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