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模式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模式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模式关键词:工匠,计算机专业,模式,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模式本文简介:摘要:民办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建立的起点较低。有许多民办高职院校仿照公办学校建设专业体系,设置课程。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制度下,因为两种办学的主体不一样,有许多地方无法完全照搬。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失去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本质。本文就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工匠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模式本文内容:摘要:民办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建立的起点较低。有许多民办高职院校仿照公办学校建设专业体系,设置课程。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制度下,因为两种办学的主体不一样,有许多地方无法完全照搬。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失去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本质。本文就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工匠模式展开探讨,通过分析符合民办高职院校的现状特点,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工匠人才培养方法。关键词:民办高职;现代工匠;校企合作在我国,民办高职教育几乎占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民办教育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创办起来。因为建设的起点低,应用范围广,招生容易。所以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都会开设计算机专业。但据调查研究发现,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直很难找到对口专业从事相关工作。其根本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一、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一)企业缺乏的是高技术、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其信息产业高度发达,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但是企业一直苦于寻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每年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非常大,但是为什么企业还处于用工荒的尴尬处境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1]。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学习的知识不能跟上专业的更新发展,导致毕业将面临失业的状况。(二)学生入学门槛较低,整体水平不高,自我学习能力偏弱,专业领域学习不够深入民办高职院校在高考中录取分数是最后一个批次[2]。生源整体水平不高,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在进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又因其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我学习能力不足。仅仅听取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深入地去研究。这对于专业方面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三)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根据广东省民办院校调查报告中指出[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如下表所示:从数据上看,高职称的教师占比较低,年龄结构方面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过大。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存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4]。主观因素是因为民办高校教师收入水平整体不高,而民办高校投入到科研项目的资金和奖励力度都不大。导致许多青年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要不多上课,要不出去外面多兼职上课,放弃了科研。客观因素首先是民办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没有时间去投入到科研当中。其次是青年教师自身能力不足、资源和经验上欠缺,导致很难独立完成项目研究。没有科研课题的研究,对于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了。(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新技术应用无法深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交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5]。主要表现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分析企业与学校合作,存在着许多因素。导致企业有很多新技术、新方法都无法渗入到学校开展合作交流。现在高职教育特别是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部分仅仅停留在企业到学校招聘毕业生实习工作,这一简单肤浅的层面上。(五)民办高职院校知识转化应用能力不足在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还不高,科技转化为生产能力不足[6]。全国多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科研能力上还算可以。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国家级科研课题、北核期刊、CSCD论文数量均排名全国首位,但转换为科技创新成果不高。作为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转化为生产的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知识转换为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二、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培育的模式方法我国民办高职教育存在着自身特点,办学的灵活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弊端,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不足,寻求一种新的校企合作的方式。沿用德国现代工匠的教学模式,把企业搬到学校来,开展深度的校企融合,引进企业项目,以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双导师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事实际的工程项目。具体流程如下:(一)校企共创实训室,引入企业立项的实际工程项学校与企业先协商好要创建实训室的目标,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事宜。实训室的设备可以来自于企业投资兴建,资产归属企业所有。学校可以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和基本的办学条件。学校与企业共创实训室,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下,企业对实训室具有管理权。引进企业立项的工程项目,可以通过软件过程管理(CMM),对开发的软件工程项目进行细化。把一个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多个子项目。(二)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项目经理团队健全选拔机制,做到优胜劣汰。尽管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起点比较低,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百里挑一,选拔出一些尖子学生,组成项目小组经理团队。项目经理对自己管理的项目团队成员,具有管理权限,主要是模拟企业当中的项目经理角色,在学校教学中起到了职业情景模拟的作用,为以后职业岗位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项目经理还接受企业专家的技术直接指导,对每周企业专家委派的工作任务、技术要点、项目完成指标,都要有所了解。项目经理团队成员接受企业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不达标的成员,企业有权力淘汰。而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有表现突出者,可以择优选择进入项目经理团队中,项目经理成员做到优胜劣汰。(三)采用5+2课程教学模式5是指周一至周五,由在校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对本周工作任务基础知识进行讲解。2是指周末由企业专家到学校,对项目经理进行每周的工作任务讲解,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指导。在课堂的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每个小组由一名小组项目经理带领,掌握项目开展,集中团队的力量去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优秀的学生帮扶基础较弱的学生,这样可以弥补学生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老师在教学当中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引入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锻炼价值。同时也明白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了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四)实训室的管理制度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训室的工程项目来自于企业,涉及到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凡是进入实训室做项目开发的同学,必须与企业签订知识产权保密协议书。保证企业知识产权不被泄露。同时也沿用公司的考勤制度,学生进入实训室需要打卡签到,离开实训室也要打卡离开,充分模拟公司企业化管理。三、计算机现代工匠模式推动知识转化为应用的措施高职院校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把学校师生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应用。在推动知识转化为生产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层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如图2所示。图2创新能力与分层措施图(一)在学习中没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学生我们鼓励这些学生直接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都沿用企业的框架技术。对企业沿用的技术都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再去寻找实习单位,不会产生知识与应用脱节的问题,也做到了知识运用、岗位情景和公司制度无缝对接。(二)鼓励持有自己知识产权,又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团队,在大学的第三年可以进入到企业与学院共创的产业孵化基地[7]。通过企业专家指导,校内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举办校内创新创业计划比赛,遴选有代表意义的项目进入创业孵化,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三)对于有创新成果的项目学院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把具有创新的知识成果,通过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高新技术转化等方式把知识产权保护起来。(四)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教研活动,有助于改变教师知识结构计算机专业知识发展更新速度很快,需要不断地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状况。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定期召开教师教研活动,让企业专家带来企业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开展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项目合作,申请课题研究,有助于知识转换为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校内教师也更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着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做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四、结束语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模式的提出,能很好地解决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校学习中如同步入了社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无缝对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争取有更多的创新性成果运用于生产。对于学校老师而言,与企业专家开展项目合作,不断更新自己陈旧的知识。做到自己的知识不落后,自己不被淘汰,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新鲜的营养丰富的知识粮食。参考文献[1][5]刘君,刘艳芳,王志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8):8-11.[2]陆一萍,韦小满.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分数体系的建构[J].教育科学,2017,33(1):31-36.[3]王义宁,徐学绥.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8,(1):99-105.[4]王飞.简论民办高校教师角色道德建设路径[J].江苏高教,2018,(2):47-49.[6]谷丽洁.高职院校协同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4):51-55+67.[7]王紫婷,张友毅,徐鹏.民办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180-182+187.作者:梁绍宇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本文标题: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工匠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6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