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成都摸底)近来,一种“不管你说出什么事,回帖者就会使劲儿夸你”的“夸夸群”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有人认为,“夸夸群”的流行与当下年轻人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交往需求相关,它传导了健康的情绪;也有人认为这种“社交消费”是游戏、跟风和炒作的产物,很难稳定和持续。这表明()①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现实基础③人们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影响④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夸夸群’的流行与当下年轻人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交往需求相关,它传导了健康的情绪”等,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现实基础,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说明人们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夸夸群”不一定是新事物,①与题意不符;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④错误。2.(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摸底)2019年7月18日,全国首个网约车运营服务管理地方标准——《厦门市网约车运营服务管理标准》正式实施。这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行业安全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维护乘客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解析:选A。《厦门市网约车运营服务管理标准》的实施,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行业安全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维护乘客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作用,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A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C与题意无关;D强2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符合题意。3.(2020·衡水开学联考)2019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将为各项科创板改革措施平稳落地、促进市场各方主体归位尽责和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①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与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无关,①不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包含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材料体现了《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的作用,②入选;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不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不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是上层建筑的调整,为科创板改革、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服务,④入选。4.(2020·嘉兴期初)S村在打造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推广绿色种植模式,既实现了农民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该村的成功实践表明()①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②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没有体现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①不选;生产模式的变化并不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材料不体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②不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既实现了农民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符合题意;“融3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推广绿色种植模式,既实现了农民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发展,④符合题意。5.(2020·“超级全能生”浙江联考)2019年,历时10年之久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通过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实现了资源增长、保护生态的目标。这表明()A.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调整上层建筑可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改革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析:选A。林权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正确;林权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排除B;材料的表述不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排除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错误。6.(2020·嘉兴期初)二战后,国际史学研究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治史新方法,其思想来源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这一方法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立场出发,揭示人民群众对整个人类历史所起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领者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材料阐释的不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也就没有体现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①不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不是引领者,②错误;二战后,国际史学研究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治史新方法,其思想来源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这表明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③符合题意;“这一方法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立场出发,揭示人民群众对整个人类历史所起的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符合题意。7.(2020·大同调研)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4议上提出,要把各项改革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上述改革体现了()①社会意识的调整能促进社会发展②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利益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先进的社会意识的调整才能促进社会发展,①错误;当上层建筑与先进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时,才会促进生产力发展,②错误;“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符合题意;“要把各项改革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表明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利益,④符合题意。8.秦朝刑法严苛,百姓苦不堪言,刘邦入咸阳后,“缓刑弛禁,以为期望”;蜀中刘璋长期暗弱,豪强专权自恣,刘备入蜀后,诸葛亮“威之以法”“限之以爵”,“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给我们今天治国理政的启示是()①事异则备变,上层建筑要与党情、世情、国情相统一②法古不泥古,党的政策要从实际出发③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治国理政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治国要重视群众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材料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是,政策要符合社会实际,符合老百姓的利益,①③符合题意;②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材料不体现群众的作用,④不选。9.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长辈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或者是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A.传统思想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B.观念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5D.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解析:选C。传统思想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到现实生活中的,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A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题干未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不符合题意;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伦礼节,反映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C正确。10.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活力。这一改革是()①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基本要求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①不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②不符合题意;这一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11.钱钟书先生说过:“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②人们的主观感觉会因为个人阅历而不同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作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事物的属性是由事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不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①不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材料中不同的人的看法不同,体现了人们的主观感觉会因为个人阅历而不同,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6往因人而异,②④正确;③与材料主旨无关。12.(2020·唐山摸底)从长征路上的红军鞋,到淮海战役的小推车;从小岗村村民的红手印,到“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这启示我们()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解析:选A。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启示我们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①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②;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与题意不符,排除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浙江省政府为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率先推出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政府自身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明确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边界,减少政府权力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区块链技术,做到信息真实、数据共享,减少部门间数据使用的道德风险,推动部门职能业务的自动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效果明显,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政府服务效率提高,人民获得感增强。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正确性。(26分)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设问指向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正确性。解答时首先明确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然后理解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政府自身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并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答案:(1)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政府自身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8分)(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上层建筑,所以浙江省率先进行政府自身的改革。(9分)(3)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7社会进步。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办事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所以改革是正确的。(9分)14.(2020·昆明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枫桥经验”是党实践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第十一课 寻觅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8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