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2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造成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百姓普遍贫困B.对外贸易萧条C.农业严重歉收D.鸦片大量走私解析:选D。鸦片战争前夕,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出现银贵钱贱的情形,故D项正确。2.(2020·广东六校联考)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以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解析:选A。题干材料“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动,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的变动,故选A项。3.1844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这主要说明()A.英国机器大生产在中国优势不明显B.中国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C.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2D.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析:选A。根据材料“曼彻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可知,当时英国的机器生产与中国传统的手工织布相比,不具有成本上的优势,故A项正确;从历史发展的大势来看,机器生产要优于手工生产,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土布的成本优势,故C、D两项错误。4.(2020·广东江门调研)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留学归国且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从1885年开始,四次返乡参加科举。此现象说明()A.科举制根深蒂固,无法破除B.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C.维新派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D.北洋水师急需科举人才解析:选B。题干中“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等信息,反映了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故选B项。A项表述太过笼统,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与维新派的局限性关联不大,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水师需要科技人才,故D项错误。5.国人对洋务运动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新政”等,其中最能体现其是回应西方冲击的是()A.同治中兴B.同光新政C.洋务运动D.自强新政解析:选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开展洋务运动,自强新政反映了洋务运动实行改革以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回应西方冲击)的目的,故D项正确。6.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马建忠意在()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3解析:选D。材料中的“富民说”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兴办实业,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材料只是马建忠的经济思想,没有涉及民族意识,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对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7.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解析:选B。“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体现洋务派企图用官府压制民企,体现不出“分洋利”,故A项错误;压制和“严格控制”反映经济垄断,故B项正确;“不择手段”夸大其词,故C项错误;洋务派办企业即“师夷长技”的体现,故D项错误。8.下表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据此判断该时期()时间地域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均值1843年4.24.94.14.57.47.04.05.11893年4.85.44.75.210.68.74.56.3A.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B.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C.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D.北方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近代前期中国北部、中国西北、云贵地区城市化比率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两广地区,因此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故选B项。从材料看不出地域间差异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各个地区之间城市化比率的比较,而不是近代化的效果,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西北的城市化比率要高于长江上游地区,故D项错误。9.(2020·天津河北区模拟)下面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4A.所有制的形式B.企业分布的区域C.近代化的程度D.所处的社会性质解析:选A。图一属于官办洋务企业,图二属于私人创办近代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两类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所有制的形式,故A项正确。10.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这一“专利”()A.极大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B.推动了学习西方深入制度领域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可知,李鸿章创办的洋务民用工业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选C项。11.1876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这表明清政府()A.彻底放弃重农抑商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力图扩大对外贸易D.极力垄断对外贸易解析:选C。清政府允许商人参加博览会,主要是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故C项正确;根据“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可知材料只是表明清政府鼓励商人参加博览会,不能体现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项错误;清政府此举看不出有“垄断”对外贸易的意图,故D项错误。12.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出口总值茶叶蔗糖5货值比重(%)货值比重(%)1867~1869年580410003252600056.04726500012.521870~1874年667200003515300052.69909900013.641875~1879年713320003439300048.221464400020.531880~1884年708040003223600045.531969300027.81A.中国外贸由入超转为出超B.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C.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D.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解析:选B。据表格数据可知,1867~1884年中国出口茶叶比重减少,而蔗糖比重上升,说明此时期西方列强由于本国工业发展需要,对原料的需求得以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茶叶贸易,故选B项。13.下表反映的是1840~1894年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情况。据此可知()项目投资额(千两)占总数(%)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10000050.0附股于外商企业120006.0投资城市房地产3000015.0投资商业、银钱业5300026.5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50002.5A.买办资本的投资导致小农经济的瓦解B.洋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买办资本的投入C.买办资本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D.买办资本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买办资本对近代国内工业、商业投资的比例和对外商投资的比6例对比可得出,买办资本对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故C项正确。14.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A.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棉制品大量进口,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大量进口,未体现进口棉制品完全取代国内棉制品,且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在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上升,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因而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的大量进口,不能反映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国的状况,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7称了”“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宋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归纳。(2)第一小问发展,从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与材料一对比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近代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定期性市场转变为商业中心;原先的行政和军事城镇商业职能增强。影响: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发展。(2)发展: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16.(2020·广东汕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清末民初,我国商品市场中机器棉布及其原料棉纱的流通示意图。(注:“蒙自”属云南省)——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信息,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拟定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据材料可知,上海成为棉布及棉纱流通枢纽,故可以“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相关史实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重庆、汉口、青岛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2讲 近代中国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