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34讲宋明理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类似情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解析:选D。李廆是前燕蓟县人氏,却在墓碑上刻东晋皇帝的年号,说明在儒家正统观念影响下对东晋政权的认同,故选D项。北方民族融合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现象而已,与前燕人士采用东晋年号关系不大,排除B项;前燕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为分裂时期,排除C项。2.(2020·全国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在唐代,有人认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抵触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融合趋势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中佛教的传播方式和其对君臣、父子关系的态度可知,当时佛教与儒家宣扬的思想是相抵触的,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佛教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佛教的传播,并未说明当时社会对儒家伦理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佛教与儒学的格格不入,不是二者的融合,排除D项。3.“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A.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B.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C.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D.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解析:选C。据题干“‘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可知,他认为佛学重业生,而儒学重现世,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佛、儒理念的冲突,而2不是它们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程颢对佛学的批评,但这不能反映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4.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这种官方哲学()A.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B.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C.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D.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可知,这一官方哲学指理学,理学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故选B项。5.(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文化解析:选D。据材料“‘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皆所当理会’”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一定的自然观,故选D项。6.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解析:选B。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两者都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B项正确;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C项错误;孔子主张性相近,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D项错误。7.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需求C.尚理风气的影响D.空谈义理的浸染解析:选C。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使儒学哲学化与材料“幽微之理”含义相符,故C项正确;幽微指细小、轻微,也可指深奥精微,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壮大,这带3来文学世俗化倾向,而不是材料的“幽微之理”,A、B两项错误;材料“应用性词作”说明不是空谈义理,D项错误。8.陆九渊认为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加的。这说明他主张()A.“性相近”B.“经世致用”C.“心外无理”D.“天人感应”解析:选C。材料“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说明道德均在人心中,人只要发现内心的道德就可以了,故他认为“心外无理”,理在“心”中,选C项。9.(2020·福建福州质检)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B.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C.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D.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武则天的地位在宋代遭到贬低,这主要是受儒学影响,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正统观念,故选D项;宋代妇女地位并未发生逆转,排除A项;欧阳修,司马光所处时代均在朱熹之前,排除B项;我国修史一直遵从“秉笔直书”原则,排除C项。10.(2020·百校联盟质监)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解析:选A。据题干“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可知,这一观点打破了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表明强调的是自我价值,故选A项。1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选D。本题迁移考查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4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因此他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对待人生所处的境遇或事业,故选D项。12.(2020·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表明()A.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B.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D.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解析:选A。题干材料说明宋元明时期,理学的价值观“孝义”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故选A项;材料仅反映郑氏一家,不能说明整个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排除B项;材料中元末农民军的兴起,说明下层人民斗争仍然采取暴力手段,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世家大族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排除D项。13.(2020·广东肇庆一模)《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材料认为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继承了孔孟学说,是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道”是宋儒讲究的“性命义理”之学,以继承孔孟“道统”自居,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但与材料体现的“道”的思想继承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宋代之后“道”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14.《水浒传》中的人物阮小五曾唱道:“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反映了阮小五()A.极力地宣传民权思想B.受到正统思想的束缚C.对农民起义给予褒扬D.倡导推翻封建君主制解析:选B。“赵官家”指宋代赵氏皇族。据题干材料“忠心报答赵官家”可知,阮小5五忠君思想没有变,故选B项。“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与民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反映了《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无法体现对农民起义的赞美,排除C项;“忠心报答赵官家”反映的是忠君思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5.(2020·江苏常州一模)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材料二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礼记·礼运》《周易·乾卦·象传》《礼记·中庸》的三段语句分别概括即可。(2)要从包容和创新两个方面回答,包容方面,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宋明时期儒学家吸收佛道义理来解释儒家经典;创新方面,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实现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和哲学化。答案:(1)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的同时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两个方面各答一点即可)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可以提取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论证时要史论结合,可以从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学不断创新,儒学不断延续和发展,儒学发展脉络来回答。答案:示例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考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4讲 宋明理学精练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0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