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2 拿来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1-12拿来主义话题链接——借鉴一、字之源【字源演变】“鉴”,会意字。本作監,金文形体像一个人睁大眼睛向水盆注视。后加“金”,成鑒或鑑,表示鉴用金属制成。鑒简化为鉴。本义是盛水的大盆。引申为镜子。后来引申为照或观察、审察。还引申为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有借鉴之义。想起了唐代诗人郑谷的《闲题》: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若教嫫母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成语链接】鉴往知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诗经》:“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这两句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有如晨钟暮鼓,可以振聋发聩。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清·陈忱《水浒后传》:“前车之鉴,请自三思。”覆车之鉴: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晋·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二、句之美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品读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去掉一个“之”字,句式变得整齐,也容易流传开来。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意是“他”不是“它”。——《诗经》品读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2-3.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下,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沿着这条新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品读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三、诗之韵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碑又名“堕泪碑”,是当地百姓怀念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建立的。赏读此诗系作者因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熔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就引用了这句诗,还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四、文之理司马迁在《史记》上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的是人从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观察民众就能知道治理得好不好。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主动把自己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要让群众看清楚。——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典出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解读这段话出自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殷,即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开-3-国君主为成汤。公元前1620年,成汤征讨不祭祀的诸侯葛伯。他对伊尹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不(fǒu):同“否”。意思是,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镜子论”。成汤的“镜子论”表明,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已将民情状况作为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此后,“以人为镜”的观念为历代开明统治者所接受。人民,常常被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确实如此。一、识作者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鲁迅鲁迅(1881—1936)①,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伴读]①巧记鲁迅生卒年:他对反动派左边一巴掌(18),右边一巴掌(81),合起来为鲁迅的出生年(1881),两巴掌加起来是(36),即鲁迅死于(1936)年。二、知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三、明文体杂__文②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4-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伴读]②杂文,是鲁迅一生战斗的主要武器,是他战斗业绩的最重要最光辉的一部分。在黑暗的年代里,鲁迅杂文如同威力无穷的匕首投枪,刺破阴霾,横扫鬼域。四、理基础1.记字音①残羹.冷炙(gēng)②仪.节(yí)③徘徊.(huái)④譬.如(pì)⑤脑髓.(suǐ)⑥自诩.(xǔ)⑦国粹.(cuì)⑧玄.虚(xuán)⑨宅.子(zhái)⑩吝啬.(sè)○11蹩.进(bié)○12阿剌.伯(là)2.识字形①诩(xǔ)自诩栩(xǔ)栩栩如生②炙(zhì)炙热灸(jiǔ)针灸③磕(kē)磕头瞌(kē)瞌睡④蹩(bié)蹩进鳖(biē)鱼鳖3.辨词义(1)吝啬·吝惜[辨词]“吝啬”着重指财物当用不用,贬义词。“吝惜”指因过分爱惜而舍不得拿出,宾语常是财物、生命、力量以及具体的物品。[选词]①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②普照大地的太阳,把光和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从不吝惜,从不偏袒,从不计较报酬。(2)接受·接收[辨词]“接受”指采纳不拒绝。对象侧重于无形的东西,如爱情、感情、馈赠等。“接收”指收受过来,对象侧重于有形的东西,如信件、传真。[选词]①有科研人员表示,他们首次重复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外同一地点的相同信号。②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4.积成语[语境呈现]①享受多了,眼界高了,因而把逢年过节收红包当作正常的礼尚往来....,金钱的贪欲随之就见诸行动。②穷人住在城市垃圾场,盖起了所谓的胡佛村,甚至为争夺餐馆丢弃的残羹冷炙....大打出手。-5-③一些项目大多以“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等名义冠冕堂皇....推进,争议多,隐患大,给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④普京刚走没几天,俄罗斯驻叙军事基地就遭到袭击,普京听后勃然大怒....,发誓要将极端分子全部歼灭。⑤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但主持人故弄玄虚....,使嘉宾们不知如何回答。[释义]①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②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③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④勃然大怒:非常生气和愤怒。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⑤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任务群构建与探究文本构建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正确地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论中设喻形象说理——分析文本中的比喻任务导引比喻被誉为“修辞之王”,如果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用浅近的事物来阐明深奥的道理,具有一定的论证作用。鲁迅是运用比喻论证的高手,需要我们在学习文本时仔细品读。任务设计1.本文充分发挥了比喻论证的力量,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本文中作者用“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文化遗产),作者在这一举例之喻内部嵌套三-6-处小喻,构成排喻,一个“孱头”,一个“混蛋”,一个“废物”。“孱头”代表了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混蛋”代表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代表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用比喻写出了当时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三种做法,显示了非“拿来主义者”的三种可笑行径。除此之外,还有“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之喻。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姨太太”比喻纯粹的糟粕、腐朽的东西。比喻的运用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2.(拓展延伸)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以生命为本体,寻找多方面多角度的喻体。答案(示例一)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示例二)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任务探究二破立之间显主旨——探究文本的论证结构任务导引鲁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是先“破”后“立”。“破”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任务设计1.本文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有破有立,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本文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从揭批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立论更鲜明有力。但文章又破中有立,在第一部分批判“送去主义”时,作者提到拿来,同时又“立”中有“破”,在第二部分论证“拿来主义”时,作者批判了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本文在论证结构上采用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手法。2.(拓展延伸)请以“谈‘冒尖’”为题目,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写一作文提纲。答案(示例)(1)论述什么叫“冒尖”,引出中心论点。①什么叫“冒尖”:“冒尖”就是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是要出人头地。农民勤劳致富,成为冒尖户;-7-学生勤奋学习,成为尖子生;科技人员刻苦攻关,成为学术带头人;工人、干部努力工作,成为模范标兵……这些都可称为“冒尖”。②引出中心论点:要敢于冒尖,敢为天下先,做新时代的先锋。(还可从其他角度立论)(2)分析敢于冒尖的重要意义,论证中心论点。①敢于冒尖,敢为天下先,可以推动历史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农民冒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学生冒尖,可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科技人员冒尖,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可以加快“四化”建设步伐……②过去“
本文标题: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2 拿来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