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第(37)期学案
1第(37)期一.古诗浅赏踏莎行·芳心苦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注释】1回塘:环曲的水塘。2别浦:水流的叉口。3返照:夕阳的回光。4騷人:诗人。【译文】曲折回旋的池塘边,杨柳环绕、两只鸳鸯在水中嬉戏。绿色的水草涨满了池塘,就连那采莲的小船也无法进来。池塘中因为没有供人采摘的水路,甚至连美丽的蜂蝶也很少光临,艳丽的荷花只能在寂寞中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剩下孤苦的莲心。傍晚时分,夕阳的回光照映在浦口的水波上,波光粼粼,像是在迎接晚潮。那些飘荡的云朵,带来了凄冷的秋雨,晚风中摇曳的荷花好像满含深情地在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回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绚烂的时节与百花争奇斗艳,想不到如今却被秋风无缘无故地埋没掉!【赏析】此词全篇咏写荷花,借物言情,暗中以荷花自况。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所以从《诗经》、《楚辞》以来,就有比兴的表现方式。词也不在例外。此词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叫做浦。另外的所在谓之别,如别墅、别业、别馆)回塘、别浦,在这里事实上是一个地方。就储水之地而言,则谓之塘;就进水之地而言,则谓之浦。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2境之中。“杨柳”、“鸳鸯”,用来陪衬荷花。杨柳在岸上,荷花在水中,一绿一红,着色鲜艳。鸳鸯是水中飞禽,荷花是水中植物,本来常在一处,一向被合用来作装饰图案,或绘入图画。用鸳鸯来陪衬荷花之美丽,非常自然。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女子年长当嫁,男子学成当仕,故无名氏所歌《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荷花长在水中,一般都由女子乘坐莲舟前往采摘,如王昌龄《采莲曲》所写:“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但若是水中浮萍太密,莲舟的行驶就困难了。这当然只是一种设想,而这种设想,则是从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来,而反用其意。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难,被人汲引之难由于仕途之有碍。托喻非常委婉。第四句再作一个比譬。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歇拍承上两譬作结。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过,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将花比人,处处双关,而毫无牵强之迹。过片推开一层,于情中布景。“返照”二句,所写仍是回塘、别浦之景色。落日的余辉,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这两句不仅本身写得生动,而且还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屡经朝暮,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这样写景,就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依依”一句,显然是从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变化而来。但指明“语”的对象为骚人,则比李诗的含义为丰富、深刻。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正因为屈原曾设想采集荷花(芙蓉也是荷花,见王逸《注》)制作衣裳,以象征自己的芳洁,所以词中才也设想荷花于莲舟不来,蜂蝶不慕,自开自落的情况之下,要将满腔心事,告诉骚人。但此事究属想象,故用一“似”3字,与李诗用“欲”字同,显得虚而又活,幻而又真。王逸《〈离骚经〉章句序》中曾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宓妃、佚女,以譬贤臣。”从这以后,香草、美女、贤士就成为三位一体了。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荷花(香草)自比,非常明显,而结尾两句,又因以“嫁”作比,涉及女性,就同样也将这三者连串了起来。“当年”两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这是写荷花的身份,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份。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由于古代诗人习惯于以男女之情比君臣之义、出处之节,以美女之不肯轻易嫁人比贤士之不肯随便出仕,所以也往往以美女之因择夫过严而迟迟不能结婚以致耽误了青春年少的悲哀,比贤士之因择主、择官过严而迟迟不能任职以致耽误了建立功业的机会的痛苦。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杜甫《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唤人看腰?,不嫁惜娉婷。”陈师道《长歌行》:“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虽立意措词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婚媾之事,比出处之节。这首词则通体以荷花为比,更为含蓄。作者在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宋史》“虽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这些记载,对于理解此词的深意颇有帮助。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该词诗人全篇咏写荷花,暗中却以荷花自况,借物言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B.起首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迂折,“别浦”幽僻,辅以“杨柳”、“鸳鸯”为衬,更显环境的凄清。4C.“依依”一句,化用李白的“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骚人即屈原般的诗人。词中设想荷花于莲舟不来、蜂蝶不慕、自开自落的情况之下,欲诉满腔心事于骚人,则较李诗的含义丰富、深刻。D.“断无”两句形神兼备,虚实结合,是全词的着力之笔,既切合荷花的形态和开花结实过程,又非常自然地绾合了人的处境命运,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二.古文积累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简辞曰:“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大历已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重点字词】①三,虚指,多次②文雅,文才③簿籍,官府文书④靡,没有⑤经怀,经心⑥诣,到⑦治,治理⑧业,产业⑨坐,因为⑩诛,被杀○11籍没,抄没○12赦,赦令○13岂,哪里○14雪,昭雪○15节文,文书○16恃,依仗○17冒论,假冒述说○18赃,贪污○19按,审问○20瑟瑟枕,碧玉制的枕头【译文】卢简辞,元和六年考中进士科,曾三次被征用到诸侯府。长庆末年,入朝担任监察。转任侍御史。在文才之外,尤其精通法律,历朝的官府文书,没有不经心的。宝历年间,已故京兆尹黎干的儿子黎煟到台省处理父亲在叶县的旧产业,而台省官员没有人知道事情的始末。卢简辞说:“黎干因为是鱼朝恩党羽被诛,田产被没收。大历以来,颁布过多少赦免令,哪有昭雪鱼朝思、黎干的文书?何况那些田产分给百姓,快到一百年了,这是黎煟依仗宦官帮助在胡言乱语呢!”又有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因贪污三十万,卢简辞审查此案,在他察里查获金床、大如斗的瑟瑟栊。三.成语积累1.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苟且偷安”是贪图安宁,不求上进的意思,此处用在“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看出与语境不合2.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救药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此处用来5形容“他患的癌症”符合语境3.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此处用来对于意见的接受用词不当4.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此处用来形容“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各种设施属于望文生义,改为应有尽有四、文化常识积累五、文史典籍【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重点摘记】6
本文标题: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第(37)期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