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2 雷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雷雨课题:《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l、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法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剧本的组成: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组成。剧本的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奎(台本)。基本要素:矛盾冲突2、戏剧冲突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3、戏剧分类按戏剧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按艺术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4、曹禺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补充修改2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二、设疑自探自探要求:1、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纲,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2、在书上做好标记,不确定的问题留待合探解决。提纲:l)叙述《雷雨》的故事情节。2)梳理《雷雨》中的人物关系。3)分析《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三、解疑合探对照自探提纲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3)分析《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明确:周朴园鲁侍萍冲突:封建大家庭的少爷与女佣人之间的阶级矛盾30年的爱恨纠葛周朴园与鲁大海。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冲突归纳总结:两大矛盾:一、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二、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1、叙述《雷雨》的故事情节。明确: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2、梳理《雷雨》中的人物关系?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鲁侍萍③血缘: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3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④不正当的性爱关系:周萍—四凤,周萍—繁漪多种关系的交织: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四、质疑再探l、《雷雨)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2、说说周朴园在认出侍萍过程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似曾相识,有几分惊奇,但马上镇定,内心仍很平静。——感意外,疑惑——更疑惑,警觉,感有事发生(有不祥之感),有点慌。——心中疑云已解,但内心复杂,有些不知所措,怀有一定的警惕,不明来意。——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恐惧,害怕,严厉而紧张,怕鲁侍萍揭其疮疤,因而声色俱厉。——了解侍萍来因,缓和语气,稳住侍萍。五、拓展运用写一篇不少于1OO字的《雷雨》剧评。六、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七、学科代表总结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赏析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4二、预习准备品读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对话: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一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设疑自探l、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2、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周朴园又如何表现?3、周朴园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4、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5、分析鲁侍萍的性格。6、找出鲁大海的语言,分析鲁大海的性格。自探要求:1、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纲,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2、在书上做好标记,不确定的问题留待合探解决。提纲:三、解疑合探对照自探提纲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作好记录,以各展示和点评。1、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明确: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找。表现:“惊愕”—吃惊而发愣。“忽然立起”—己坐立不安。“连忙”“不,不,不用。”—害怕与侍萍见面。“你先下去吧。”—毫无要帮助侍萍的意思。2、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周朴园又如何表现?表现:(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呢!”3、周朴园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1)因为家庭生活不如意,所以他常常思念鲁侍萍:后来当鲁侍萍出现时,为了保持白己的身份、地位,保持自己的阶级尊严,所以对鲁侍萍冷酷无情。(2)从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十分自私、虚伪、冷酷的人。4、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经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5、分析鲁侍萍的性格。明确:勤劳、善良、正直、有尊严、刚强、备受屈辱、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6、找出鲁大海的语言,分析鲁大海的性格。代表性语言:≯l、鲁大海可是你们完全错了。…≯2、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3、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性格特点: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四、质疑再探1、30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l)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2)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3)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4)记住侍萍的生日。(5)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6)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2、他为什么会如此思念死去的鲁侍萍?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抑郁而死,第二个妻子繁漪桀骛不驯,儿子周萍对他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侍萍温柔贤慧,于是他对侍萍的思念便成了后半生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五、拓展运用讨论:如何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正方论辩小结:周朴园固然是一个自私、冷酷、狠毒、狡诈、老奸巨滑的资本家,他有虚伪的一面,但他的虚伪更多的不是表现在对侍萍怀念的真假上,而是表现在他对侍萍有真情实意而没有结婚这一事实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他虚伪不如说他软弱更合适。他对鲁侍萍有真实情义,表现在:第一,他30年如意一日怀念侍萍。赶走侍萍30年中,他虽然结过两次婚,但始终怀念侍萍,6并一直都把她当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待;每年的4月18日都为她做生日;30年来他从南到北都带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并一律按她过去喜欢的样式摆设;因生周萍着了凉,侍萍不爱开窗户,于是30年来即使是闷热的夏天,周朴园也不允许开窗户;听到陌生的“鲁妈”的无锡口音便打听“梅小姐”的下落;客厅里总是摆放着侍萍的大照片;口中时时不离“前妻”。反方论辩小结: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大地主家庭,他留过学,后来开工厂办实业,成了资产阶级暴发户。他身上既有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气息,又有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念的鲜明烙印,将二者贯穿和统一在一起的,是其自私、残忍和虚伪的本性。他充满血腥和罪恶的发家史,成了值得自豪和炫耀的“创业史”,他获得了财富、身份,拥有了地位、荣耀。他刻意把自己标榜成一个“仁厚”“善良”的“好人物”,一个“正直”“有教养”的谦谦君子。其实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的伪君子。他对侍萍,确实付出过真心真情,但这种感情又极脆弱。当他面对家庭的压力和前程的诱惑时,他放弃了这种感情,将侍萍推上绝路。一个人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总觉得珍贵,倍感怀念。侍萍已死去,对他就不再有什么威胁。归纳总结;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l、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文中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本质而又本能,就足高度个性化。《雷雨》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
本文标题: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2 雷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