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讲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题材入手,收到“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我国古代诗歌大致分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等8种类型。为方便理解和记忆,我们根据这8类诗歌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相关性,将其合并成了四类: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异地诗(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怀人诗(送别怀人诗和爱情闺怨诗)、情境诗(山水田园诗和即事景抒怀诗)。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大致的分类,有些诗歌可以同时化为两类。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既是送别怀人诗的佳作,又是爱情闺怨诗的精品;边塞征战诗中有很多羁旅思乡的杰作,比如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很多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也可以并入即事(景)抒怀诗的范畴。学案(一)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材诗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高考诗咏山泉(2011·山东高考)储光羲2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由标题“咏柳”“咏山泉”可以推知,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之作。2.《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表现了对柳的喜爱、赞赏之情。《咏山泉》前六句描写了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寄托了诗人清雅的人格追求。3.下列对《咏山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B.诗人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痛心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C.颈联转写山泉满涧平池之能,通过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抒情蓄势。D.尾联诗人由叙而议,点明诗旨,赞美了山泉的品格,也借此明志。解析:选B“痛心”之情理解偏差,应为“遗憾”。[白话诗歌]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虽没有人看见,但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由个性到共性]1.常见标题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2.常见意象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3.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3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4.常用技法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二、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材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考诗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卷)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晚唐诗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由标题可以推知,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之作。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意象是作者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之景,祖国山河让他生出历史沧桑感,想到了古代帝王刘裕、英雄人物孙权。《春日秦国怀古》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43.下列对《春日秦国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B.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C.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景色旷远苍凉,令人神往。D.看到这荒凉的景色,诗人劝谏统治者如果不能爱民施行仁政,大唐的结果会和大秦帝国一样。解析:选C“令人神往”错误,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故C项不正确。[白话诗歌]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露出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由个性到共性]1.常见标题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2.常见意象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④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⑤其他:吴钩、《后庭花》。3.常见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4.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5[由所学到所考]选择题常见设误角度(一)不明诗人意图情感理解有误设误角度解读考场应对技法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达,把“明显”说成“含蓄”等。如上面《春日秦国怀古》第3题C项就是从“情感”角度设题。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时,(1)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2)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3)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4)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喜悦”“直接抒发”“情感含蓄”等。学案(二)异地诗——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材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高考诗晓行巴峡(2017·北京高考)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6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1.由标题中的“次”“晓行”可以推知,这两首诗都是羁旅思乡之作。2.《次北固山下》借“客路”“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以山水之趣,来宽解自己的离愁别绪。3.下列对《晓行巴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解析:选C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理解有误。这里“井”是“村落”的意思。“万井”,引申为千家万户。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而且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缺少“出”的立体感;在同一视野中,“二水”与村落更有层次感。[白话诗歌]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之际我十分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在树梢上行走。登上高处万家村落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澄明。人们都说着异乡的语言,黄莺却啼着故乡的声音。多亏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一下离乡愁情。[由个性到共性]1.常见标题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2.常见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3.常见情感7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4.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5.语言特色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二、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
本文标题:(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二 第一编 第2讲 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3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