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1 体味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1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公布2018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榜上有名。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了时代特色、记录了社会形态,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C.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答案A解析材料“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了时代特色、记录了社会形态,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项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实践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D项错误。故选A项。2.2019年5月15日,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在成都开启。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的影响力也走出动物园,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从熊猫电站到熊猫债券,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始以熊猫命名。同时,以熊猫为原型开发的影视、设计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得到全世界“熊猫迷”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情况下纯粹“自然”的东西也能称为文化②熊猫成为文化符号源于它的稀有性③“熊猫迷”印证了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熊猫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同时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②错误。故选D项。3.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锲刻的文字,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的④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锲刻的文字”,这说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①正确;“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这说明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故④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4.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的身体出现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①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③自然科学和技术④语言和文字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排除。故选A项。5.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A.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流露,是纯自然的东西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品茗读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人们可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B项正确;文化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项错误;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能对文化起决定作用,C、D两项错误。故选B项。6.信天游流行于我国陕西北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生产、经贸几乎全靠“脚夫”们驮运。“脚夫”们以唱歌自娱排解劳累寂寞。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创造者,又是传播者。唱信天游成为“脚夫”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由此可知()3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③文化现象无时不在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信天游是“脚夫”们创造的,唱信天游成为他们排解劳累寂寞、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①④符合题意;②错在“物质力量”上;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B项。7.吉祥物是人类原始社会的产物。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以生存需要为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趋吉避邪的本能观念。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人类创造了许多用以祈求万事顺利的象征物,我们称之为吉祥物。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吉祥物是人类创造的、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②正确;吉祥物是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产生的,③正确;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8.习近平主席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里的“文化”()①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是人类改造世界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③特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④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4①④是对文化的正确理解;②③理解错误。9.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维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等,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10.“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中对文化的描述说明()A.人的文化素质是在教育中逐步培养出来的B.文化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各种现象的总和C.人们的物质生活要以精神生活作为载体D.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答案A解析材料“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人的文化素质是在教育中逐步培养出来的,A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各种现象的总结,排除B项。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C项表述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11.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目前,法国已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但法国遗址与古迹保护协会副主席朱利安·拉卡茨指出,被烧毁的每一个部件都具有特殊的文保意义,“建筑可以复原,但是历史无法重建,这将是有着巴黎圣母院外形的另一座教堂”。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产物B.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C.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不可分离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答案B5解析题目中烧毁的每一个部件都具有特殊的文保意义,“建筑可以复原,但是历史无法重建”,这说明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B项表述正确;A项强调的是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精神离不开物质,物质独立于精神之外;D项强调的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与题意不符。12.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它是在纳西族人民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④它是文化中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错误,不选。文字属于文化中非意识形态的内容,④错误,不选。①③符合题意,入选。13.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获知()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精神产品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都是文化的形式,①符合题意;文化包括人类所习得的才能和习惯,②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4.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对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答案B6解析精神力量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A项说法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C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J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J市利用各种媒体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并对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奖励;规范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环节,不分类不收运,禁止混装混运;建立垃圾分类处置利用的产业园区,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经过不懈努力,J市被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答案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文明行为习惯。解析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可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文明行为习惯的角度进行说明。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属于“社火”(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中的社鼓类。它的产生与“社火”颇有渊源,至今仍留存着早期“社火”的痕迹。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表演的两队会摆开阵势,互相对抗。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太原人的那份粗犷剽悍、不屈不挠,那份侠骨柔肠、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答案(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太原锣鼓的产生与“社火”颇有渊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起源于“社火”的太原锣鼓受到群众的喜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透过太原锣鼓,人们可以看到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太原人的那份粗犷剽悍、不屈不挠,那份侠骨柔肠、英雄气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角度限定为“理解”。材料围绕锣鼓音乐这种文化,向我们展示了锣鼓这种物质载体、锣鼓音乐的产生过程等。我们应从文化的产生、享受文化以及文化的物质载体等角度进行分析。7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1 体味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4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