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重点内容]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构建体系】答案:□1联系□2发展□3对立统一□4影响□5普遍性□6客观性□7多样性□8主导□9服从□10关键部分□11决定□12整体□13部分□14整体□15有序性□16整体性□17有序性□18优化趋向□19综合2【提纲挈领】理解1个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握3个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牢记4个要求联系客观性要求联系多样性要求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明确5个概念联系、整体、部分、系统、要素【易错辨析】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矫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矫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联系。[矫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矫正]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5.事物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矫正]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创造出来的。6.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矫正]人不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但事物具体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7.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矫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8.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3[矫正]整体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9.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矫正]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10.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矫正]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11.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矫正]部分的变化影响整体的发展,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影响,也可以是消极影响。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确把握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1)三者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存在,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就必然主张4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任何事物的发展均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都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运动的结果。辩证法承认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向1唯物辩证法(高考全国卷Ⅰ,T20)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拿破仑的中国狮子论体现的是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而习近平主席的新中国狮子论的观点要求人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辩证否定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事必躬亲”说法错误,③排除。[答案]B[解题指导]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而矛盾的观点则从深层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1.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A.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B.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C.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D.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5解析:选D。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因为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故选D项。A、B两项是矛盾观的相关内容,不是原因;C项讲的是联系与变化、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温馨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3.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温馨提示]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在联系的显现。4.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联系的含义、本质及其范围(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从本质上看:联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结果上6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会引起相关事物、要素的变化和发展。从范围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判断某一具体联系究竟是事物之间的,还是事物内部的,关键在于把谁看成一个事物。■特别提醒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3)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2.正确把握联系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含义指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表现(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7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移■特别提醒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3)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知识拓展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认识论角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4)价值观角度: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考向2联系的普遍性(2019·高考北京卷,T29)二环路边,繁花点点,玉泉山下,绿意盎然……八百余千米城市绿道,串起北京的河道、青山和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人们散步休闲、健身赏景的8好去处,在立交桥、环路、地铁奏响的城市旋律中,谱写了一段舒缓的和弦。城市绿道()①是城市建设中的新事物,实现了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相互转化②使城市生活与山水田园形成有机联系,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③满足了市民休闲需要,说明事物的价值在于对客体需要的满足④改善了首都人居环境,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题干中“立交桥、环路、地铁奏响的城市旋律中,谱写了一段舒缓的和弦”,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使城市生活与山水田园形成有机联系,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改善了首都人居环境,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②④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相互转化,①不选;事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③错误。[答案]C[解题指导]从三大领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自然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低等的、简单的生命体到高等的、复杂的生物个体,无不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种制度以及各种活动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维领域中人的思维活动的进行以及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观点、思想和理论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2.在网络安全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各国都需要在网络空间加强规范,在网络安全方面加强合作,否则网络空间就不会有安全可言。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具有斗争性,双方相互排斥和对立B.矛盾具有同一性,双方会向对立面转化C.联系具有普遍性,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联系具有条件性,利和弊总与事物相随相伴解析:选C。在网络安全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各国应在网络安全方面加强合作,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考向3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2019·高考全国卷Ⅱ,T22)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 第七课 唯物辩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