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点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体系】答案:□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革命文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6物质文明□7社会主义□8百家争鸣□9转化□10自身文化价值□11中华文化□12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13马克思主义□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革命文化□16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8正确舆论导向【提纲挈领】理解1个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明确1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懂得1个自信文化自信把握2个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易错辨析】1.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性相矛盾。[矫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矫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文化产品创作应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矫正]文化产品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坚持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源泉。[矫正]社会实践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源泉。5.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矫正]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6.意识形态影响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矫正]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7.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多元化。[矫正]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①历史证明,“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产生: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内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点阐释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4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主旋律)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导向和示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精神力量)措施(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知识拓展大众文化、时尚文化、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1)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将大众文化等同于先进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样的文化当然是先进文化。(2)时尚文化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在短时期内,特定社会群体所崇5尚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体验。时尚文化并不等于先进文化,有些时尚的东西往往是披着时尚的外衣宣扬落后文化甚至是腐朽文化。(3)在不同历史时期,先进文化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当时中国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向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考广东卷,T37(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应具有的“中国特色”。[解析]解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即“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应具有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抓住中国特色,我们可以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发展中国特色法治文化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1.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会迷失方向和目标。可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决定的6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符合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材料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考向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国家宝藏》这款以“文化鉴宝”为主题的综艺节目,首次将9家博物馆拉进综艺节目,采用“纪录片+小剧场”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对每期节目大家可以在微博上进行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国宝,或者参与“我写国宝广告语”“国宝表情包”等原创内容征集活动。国家的宝藏之所以“活”起来,得益于()①坚持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②提升文艺的原创力,以与现代流行文化的融合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开④国家的宝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表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国家宝藏》节目采用“纪录片+小剧场”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错误;采用“纪录片+小剧场”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说明了③;国家的宝藏“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表现”表述错误,④不选。[答案]B2.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享受到了文明和谐带来的幸福感,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共建共创共享逐渐成为常态,一种更加富足、和美、文明的生活正逐步成为现实。这说明()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③实现中国梦,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A.①②B.②③7C.①③D.②④解析:选B。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一种更加富足、和美、文明的生活正逐步成为现实,说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②正确。“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共建共创共享逐渐成为常态”说明实现中国梦,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③正确。①说法太绝对。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④错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1)必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2)来源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表现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3)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引领。(4)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重要性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8展至关重要。(2)必要性: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3)要求①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②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③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1.文化自信(1)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既肩负着引领、践行先进文化的使命,也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党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第九课 坚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