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七 审题立意高人一等教学案
1专题二十七审题立意高人一等第八部分写作[考向定位]1.题型、分值有相对的稳定性。近四年全国卷一直是考材料作文(包括漫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分值是60分。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材料作文(包括漫画作文)的针对性练习,还要兼顾命题作文。2.作文的文体要求不变——“明确文体”。“明确文体”是要求考生可选择任何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而一旦确定使用某种文体,则要明确此文体的要求,切忌出现文体混杂的现象。学会具体地记叙、学会生动地描写、学会准确地说明、学会辩证地思考、学会真诚地议论应当成为平时训练的主要内容。3.内容高度关注现实。从近四年作文试题的内容来看,高考作文更注重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如2019年全国卷Ⅰ、Ⅲ,2018年全国卷Ⅰ、Ⅲ。这些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4.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无论是2019年全国卷Ⅱ还是2018年全国卷Ⅰ、Ⅲ,都注重考查考生辩证地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5.2020年高考作文形式上应该还是材料作文,命题范围会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人格精神(爱心、追求、奉献、坚强、善良);②情感关怀(亲情、友情);③道德(尊老爱幼、知恩图报);④科学思维(辩证、发展、创新);⑤人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⑥人际关系(和谐、合作、交流、互助);⑦教育成长(文明、律己、尊重、执着、兴趣、习惯、方法);⑧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万物和谐)。6.备考2020年高考作文,在素材储备层面应该注意素材储备包括思想素材和内容素材。思想素材主要有四个相互联系的范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2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2019年全国Ⅰ卷沿用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部分先引用名言,阐释前人对劳动的理解,交代了劳动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有些人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思考: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什么现在有些同学竟然不愿意劳动呢?这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作文的任务是“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尊重、不理解劳动的现象,不能一味责备、讽刺、嫌弃或抱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这才是引领时代前行的新青年。[参考立意]①热爱劳动,拥抱幸福;②科技取代不了劳动;③劳动与学习并行不悖;④个体劳动让生活更充实;⑤劳动也是一门功课;⑥人生在勤,不“劳”何“逸”;⑦劳动体现的是责任意识、实干精神。修好劳动这门必修课各位同学:大家好。这几天大家一定累坏了吧!为了让高三的学姐学长们能有更舒适的考试环境,我们对教室进行了彻底清理,搬桌椅,扫地、拖地,转移堆积如山的书本、资料,这种“酣畅淋漓”的劳动体验给整日学习、“手无缚鸡之力”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然而在这场劳动中,我却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些想法并非没有道理,劳动确实既苦且累,又占时间,但我想借此机会告诉大家,不要只看到劳动的苦,更要看清劳动的意义。在我看来,劳动和学习一样,都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有多热爱学习,就该有多热爱劳动!学习是不是又苦又累?是不是很占时间?为什么大家都心甘情愿地在我们复兴中学忍受数年辛苦?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学习的意义!但很遗憾,我们忽略了“劳动”这门必修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最原始也最艰难的岁月里,人类就是依靠各种艰辛的劳动在自然中开辟出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小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大到建造万里长城、金字塔,人类也正是通过劳动创造出了文明史上的奇迹。我们如今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无一不是由劳动得来。劳动如此重要,我们为何视而不见?也有同学认为,科技有进步,社会有分工,劳动之事大可以交由科技去解决,或交由他3人去完成。斯言大谬!科技进步了就可以完全取代人类的劳动吗?自己应做的事可以完全交给他人吗?维特根斯坦说:“体力劳动意味着对灵魂的拯救。”时至今日,劳动的意义已经不止于创造财富,更在于让我们产生成就感与满足感。人类科技越是发达,文明越是昌盛,我们就越需要劳动来充实我们的灵魂。那种劳碌过后才会产生的“健康的疲惫”,要远比科技包办一切更能让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昔日陶渊明舍弃名利,选择“种豆南山下”,虽然“草盛豆苗稀”,但于他而言,劳动的具体成果如何并不重要,他在劳动中寻找到了官场上无从体验的充实感,并甘之如饴;梭罗放弃上流社会的各种文化沙龙,远离人群,在瓦尔登湖畔筑木屋而居,造木舟而行,在劳动中融入自然,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他们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更应尊重劳动,修好劳动这门必修课。同学们,不管是为了物质的丰裕还是精神的慰藉,劳动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该是必不可少的。劳动与学习并不矛盾,相反,劳动正是我们必须学习的重要一课!任何一个具有责任意识、实干精神的人都会尊重劳动。昔日子路问路,有隐者不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夫子之尴尬,也正是我们的尴尬。修好劳动这门课吧,同学们!就从当下做起,在学校的每一次值日,在家的每一次家务,假期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我们都认真对待。让我们借劳动锤炼体魄,体味充实,更好地调剂我们的生活,成就我们的人生!文章由劳动之事引入,贴切自然,巧妙地契合材料提出的写作要求;主题部分以驳论为主,在驳斥不正确观点的过程中阐明劳动的意义;论述时从物质到精神,自浅而深,又辅以陶渊明、梭罗等人的事例,道理论证与事例论证相结合,内容充实,结构完整。2.(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4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部分展示了在中华民族一百余年间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从“五四运动”期间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高度热情,到改革开放之初广大青年紧跟时代洪流的激情,再到如今新时代青年对实现祖国振兴的强大信心,最后到2049年对新一代青年的期许,不难看出奋斗是青年永不褪去的底色。任务部分,给了考生五种选择,并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这种要求下考生必须有极强的代入感,并且对某一历史节点熟稔。作文立足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与家国命运,展望未来,启发青年一代为祖国、为人民勇担重任、勇立时代潮头,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写作时尤其要注意写作身份与时代背景的契合。[参考立意]①为国何惜死,但求金瓯全;②投身建设,时不我待;③我将无我,不负青春;④感谢有你,相信有我;⑤长大后,希望成为您;等等。传续百年,强国有我一百年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家危亡之际,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自北京席卷全国。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怀着虔诚之心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振聋发聩的“五四风雷”。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里,有闻一多手书岳飞的《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并积极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有邓中夏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街头演讲,喊出了中国青年在时代中的不屈;有李大钊等教授以笔为刃,领导着青年学生在一次次的请愿中坚定爱国之心,为祖国“金瓯有缺”而试图只手补天裂。他们走出“象牙塔”,践行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国家存亡危急之秋挺身而出,把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洪流中,舍弃小我,成全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国家的反抗意识和人民的斗争精神,给倾颓的国家带来一丝曙光。如果说青年就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那么中国之复兴昌盛,当自五四始。正因有无数青年奋不顾身、舍身报国,中华民族才得以始终屹立不倒,中国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五四之后,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才有今日中国之国富民强。观五四运动之历史,不只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的激励。正如孟子所说:“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5而况于亲炙之者乎?”五四之风云变幻,我虽非亲历,但观此百年纪念大会,也当感奋于当下,为强国而努力。强国有我。我们有如此之自信,是因为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恰如一幅画卷的创作,一百年来,无数先辈已然为我们完成了构图,勾勒了框架,唤醒了人民的独立意识和爱国热情,实现了国家的金瓯无缺;如今,我们只需在这幅画卷上着色,让细节变得更为生动,让这幅“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卷愈加和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赖五四之福,我们的努力奋斗已无需在枪林弹雨中进行,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各司其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挥洒青春与汗水,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与国偕行。我们这一代青年,有这样的认识,也有这样的自信!观五四之精神,传续百年;秉五四之遗志,强国有我。文章开篇通过一百年前后的对比,在点题的同时,交代出写作背景,契合了命题要求。紧接着以排比叙例的方式介绍五四运动期间的典型青年代表,并由古推今,将论述重心由五四之伟绩转向当代青年奋斗之传续,展现了五四运动对“我”精神上的影响。结尾以对句扣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3.(2019·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0分)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审题指导]作文材料由四句话组成,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句话说水和盐的特性不一样,旨在强调“物各有性”。中间两句话讲水或盐这样的同类物品数量上简单叠加不会有味道上的变化,而五味调和却能“百味纷呈”,这样的对比意在揭示材料的核心:既肯定“物各有性”,更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存相生”,凸显融合之功。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再到“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其实是在选材广度和立意方向上为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提示考生下笔时可以体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七 审题立意高人一等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