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节分析、探究小说情节对应学生用书p248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或几条情节线索的引领下展现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在情节的推进和变化中得到体现的。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也是欣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基础。二、情节的叙述手法1.叙述方式(1)顺叙:按照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来写。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提到前面来写,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倒叙有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3)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插叙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有时还会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或补充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补叙是对上下文内容做出的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5)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常称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又称为分叙。平叙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2.叙述视角叙述,是小说的重要因素。故事是由谁来说,讲述者不同,它的视角和口吻会不一样。叙述的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作者像上帝一样,什么都知道;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和“有限视角”(作者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一般采用第一人称)。(1)全知视角2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人、事件或领域中挖掘,可以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在这种叙述视角中,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是无限的自由度。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的情节发展,而且还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一清二楚,甚至对故事里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也了如指掌。(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一般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者既是叙述故事的人,同时又是故事里的角色。这种叙述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直接参与事件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价,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可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便于抒情。但要注意,小说文本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我”与小说中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3.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与“有限视角”一样,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它的优点则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真切感,以及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自由地抒发情感。第二人称:第二人称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则有拟人化效果;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三、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一般有三种:1.基本模式。即遵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发展顺序。这种情节模式符合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基本规律。2.“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以设置巧合、悬念、矛盾等方法横生枝节,发生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种折直为曲3的情节模式使小说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姿。3.欧·亨利式。通常是指小说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发生陡然逆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般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或表现小说主题。这种情节模式,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此外,比较常见的情节结构模式还有:呼应式,上下文有很明显的内在联系,通篇结构紧密、完整;倒叙式,先交代结果,制造悬念,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白式,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四、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技巧阐释作用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为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积蓄气势,突出文章主旨。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4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或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五、情节的常见题型梳理情节梳理情节是小说中的常见考点,要做好这类题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事件的发展顺序入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根据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过程来梳理。同时注意在具体的作品中,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时不一定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可能出现颠倒、交错或者省略的情况。例如,《祝福》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祥林嫂的死,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2)从线索入手。线索贯串小说的情节脉络,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时间或空间都可以作线索。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就属于线索人物,可根据她的行踪和所见所闻来把握情节。(3)从人物的情感变化入手。人物的心理情感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可梳理出情节脉络。(4)从场所的转换入手。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会有不同的情节。抓住场所的变换,也可以梳理出情节。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就可根据林冲活动的地点来梳理: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复仇。分析、探究情节构思情节构思,是指作者打算怎么写小说,怎么谋篇布局。分析或探究情节构思,可以从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两方面来把握。1.把握情节叙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情节叙述手法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叙述视角。(1)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顺叙能使文章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能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补叙能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2)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代入感强,便于抒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5述。(3)叙述视角是作者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及确定的叙述主体。注意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有密切关联,但并不相等。视角的选择与作者的构思有密切关系,有时作者可能选择多个视角来观察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事件进程。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出场的人物众多,要写好这个大场面是很困难的,容易顾此失彼。曹雪芹在此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把这个大场面写得很成功: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的。2.把握情节结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对比衬托、伏笔照应、突转等技巧。准确判断情节结构手法后,首先要结合情节的具体内容作出解释,比如“突转”,应指出原先的情节是什么,“突转”成什么情节;然后再结合小说内容从主题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给读者带来的感受等方面阐述其表达效果。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935年的羊徐建宏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话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旧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借条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红军指挥员叶××1935年10月25日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6“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俺爷爷呐。”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夸张的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紧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7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部分 小说阅读 第二节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