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从高考卷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1)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篇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2)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对应学生用书p18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古代文人的思想脉络兼济天下功成思想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远大抱负,身处逆境、孤危,但仍有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报国无门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独善其身高洁2品质高洁,高雅脱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有气节(节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坚贞不屈隐逸,闲适功成身退身退思想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古代文人的情感脉络喜对自然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对春夏秋冬的喜欢对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悲对国家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对人民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对亲人相思不得相见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相思、挂念、担忧对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3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未酬等对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诗人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愤,躁动只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冲击愁阵。句中的“愁”字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感情。尾联的意思是,保存好官帽不要让它遭受污损,擦拭干净朝簪等待政治回复清明的那一天的到来。借助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唐的一片忠心。[答案]表达了诗人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4对应学生用书p1861.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辨别的标志是:题干中有“情感”“主旨”“人生情趣”“人生追求”等表述。2.掌握鉴赏要点(1)抓标题。古代诗歌的标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代诗歌的标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作品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关键词。有些古代诗歌,作者在作品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作品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则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4)抓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不过要特别留意的是古代诗歌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5)抓典型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所以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来揣摩作者的情感。(6)抓注释。注释所起的作用如下所示:介绍写作背景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作品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作品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作品的写作风格,可从中揣摩出作品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作品的艺术特色或作品的思想内容3.牢记答题步骤5第一步: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答题时不要简单罗列意象,也不要以译代析。第三步: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作答形式是“抒发了××”或“揭露了××”或“寄寓了××”。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第二、三步的先后顺序也不是固定的,但答题时,思路一定要清晰。[典题示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应当结合整首诗的诗句考虑,前四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辞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这两句是说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答案]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对应学生用书p186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答张十一①6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筼筜(yúndāng):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本诗第三联意蕴丰富,请概括分析这两句诗中主要蕴含了哪些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和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注释“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可以看出作者对被贬的哀叹。“未报恩波知死所”,有未报君主的遗憾。“莫令炎瘴送生涯”,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还想着“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的“怨而不怒”的精神。[答案]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颈联写诗人开门观赏山中美丽的夜色。“惜”字写出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接着诗人从这种陶醉中醒来,想到自己无家可归,只能孤独地在这山中荒寺内辗转难眠。“独”字写尽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因此,诗人不眠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一是思家。7[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上元①怀古(其一)李山甫②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②李山甫:唐朝诗人,累举不第,文笔雄健,名著一方。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这两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前四句总结南朝兴亡的教训,颈联通过尧行德无敌与秦守固难持对比,进一步警示统治者重视“德系盛衰”的历史规律。尾联以问答作结,用景物描写结尾,通过秋天雨后青苔烟草笼罩的古城,渲染出萧瑟凄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金陵昔盛今衰的感慨。[答案]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变迁之感。繁华已逝,只剩一座冷寂的荒城在潇潇秋雨中静默,令人感慨万千。尾联上半句警醒发问,破空而入,下半句就景作答,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而前六句寓情于史实(或借古抒怀),借对史实的铺叙、议论,在对比中寄托自己的兴亡之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析]“喜”是指春日美景使人欣悦自得,春愁已被放出,“对黄鹂语”充满恬淡悠然的情趣;“絮影香,春在无人处”,虽无人但充满了春意的美感;诗作未成固然可惜,但是梨花如雨也让人倍感欣喜。“愁”是指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抓住“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中的“无侣”“自对”,体会词人内心的孤寂;“春在无人处”,意即无人品赏春光,体现惜春之感;想要吟诗却又被恼人的春雨(或飘落如雨的梨花)打断未成,体现一种遗憾。作答时分别以“愁”与“喜”为核心,结合全词中能够表现出“愁”与“喜”的具体词句分析。亦可辩证地理解为既有“喜”也有“愁”。[答案](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对应学生用书p187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