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任务(九)掌握思想,内引外联,答好传统文化经典理解分析题任务情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是浙江卷的特色板块。考生经过选修学习及一轮复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内涵有所积累,对这种题型有所掌握,但在做题过程中,存在着对所给材料中的思想内涵理解不准、把握不透及缺少一定的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评价能力等问题。解决之道还是在深入理解材料的思想观点尤其是《论语》选段的观点态度上狠下功夫,在不同题型上精准突破。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2)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礼记·乐记》)1.第(1)则材料中“信而好古”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古代圣贤及其所创作的经典的推崇。2.自言“述而不作”的孔子是否只能称为“明者”?结合第(2)则材料进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不仅是“明者”,也是“圣者”。①“述”是对古代经典的整理、阐释和传授,是“作”的基础,如同材料(2)“识”是“知”的前提。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恰是创作创造的必要前提。②孔子的“述”不是对古代经典形式上的照搬,而是在“述”中渗透了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就不仅“识礼乐之文”,也“知礼乐之情”。“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作”。2参考译文(1)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姑且私下把自己比为老彭。”(2)所以懂得礼乐内在性情的人能创作新的礼乐,记住(了解)礼乐表现形式的人能阐释旧的礼乐。能创作的人叫做圣,能阐释的人叫做明。所谓“明”和“圣”,指的就是阐释和创作。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3.孔子“教之”、孟子“治礼义”的具体内容,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孟的为政之道,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孔孟主张先让百姓物质丰富,安居乐业,然后进行教化,施行礼义。(2)看法略。参考译文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赶车。孔子说:“人口很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很多了,下一步做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说:“已经富裕起来了,下一步做什么?”孔子说:“教育他们。”现在君王规定民众的产业,向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向下不足以养活妻子孩子;收成好的年头终年受苦,收成不好的年头不能避免被饿死的厄运。这样仅仅保全生命都恐怕来不及,怎么有工夫讲究、学习礼义呢?大王想要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2)或谓孔子曰:“子奚①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②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注①奚:为什么。②施:施行,延及。5.材料(1)中,“牛刀”喻指__________。答案礼乐之道/礼乐之礼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为政的目的(或宗旨、原则)应是推行“礼乐之道”,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孔子因闻“弦歌之声”而戏笑,表明对子游政绩的赞同。这反映了其“礼治”的为政观。②孔子认为,为政的基础(或前提)应是践行“孝悌友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或推己及人、亲亲仁民)。这体现了其“德政”思想。③为政的途径(或方式)之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弟子先立身处世后为官从政,即师长凭借弟子出仕而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凸显了其灵活明智的为政观。参考译文(1)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何必用牛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有地位的人学礼乐之道就会爱人,卑贱的人学礼乐之道就容易使唤。’”孔子说:“弟子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不过跟他开玩笑罢了。”(2)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说:‘孝呀,只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从事政治,怎样才能算是从事政治呢?(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请打“×”,无问题请打“√”)知识储备是否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孔子的十大思想?审题是否能分辨不同题型及其不同的答题思路?读文是否能从中拎出核心词语?答题是否能掌握这类题的基本要求?是否能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1.第21题或第23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________的说法。(2019年浙江卷)②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018年浙江卷)4③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2016年浙江卷)④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2015年浙江卷)(2)审题关键①注意空缺处前面或后面的提示性语言。②注意空缺处的限制。如用空格限制字数,用引号提示用原文词句来回答。2.第22题或第24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2019年浙江卷)②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2018年浙江卷)③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2017年浙江卷)④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2016年浙江卷)⑤请根据第二则材料,评△价△孔子的出仕观......。(2019年嘉兴、丽水联考卷)(2)审题关键①审题型标志词a.理解型——带“理解”题干用语。就是理解经典中关键词语、句子的内涵..,细致地思考、挖掘思想..的要点..及表达的层次。b.概括型——带“概括”题干用语。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关键词句及材料中的思想..内涵..或观点..。c.分析型——带“分析”“简述”等题干用语。就是要结合所给材料中的词语、句子,说明观点..的由来..、根据..。d.评价型——带“评价”“如何看待”等题干用语。就是要发表自己对材料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看法..,或赞成..,或肯定..,或作辩证评价....。②理解准“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的对象的内涵。如“主旨”“教育技巧”“为政”“思想”等。③注意“根据材料”“综合上述材料”等提示语,提醒考生是就材料读材料,就材料答题,不可脱离原材料。读懂所给材料的意思是一切答题的基础。所给经典材料大都是先秦时期的语言,字少意丰,言简意赅,所以需要精细阅读。1.粗知大意。同文言文阅读一样,可以粗译材料,个别疑难词语必须结合语境反复阅读,并辅以推断技巧,弄清楚明白。52.拎出材料的核心词句,尤其是核心词语(概念),它们往往是思想最集中的地方。3.注意多则材料内容上的联系。尤其是靠什么样的共同词语联系在一起。如2019年浙江卷两则材料,“忧”是联结词语。有时可以借助这则材料去理解那则材料。1.答题关键这一关键主要是指明确从材料中摘取出来的关键词语,或者叫核心概念、术语的内涵及其关系。(1)把材料中的核心词语与经典中的概念术语联系并对应起来,这叫回归经典、课本,以便弄清这一词语的思想内涵。(2)辩证看待不同材料间的核心词语的异与同。既要看到区别,又要看到联系。甚至可以借助甲材料的核心词语去推知乙材料的核心词语。2.答题技巧(1)填空题①注意填空处前后语境命题人为了确保填空题答案的唯一性,一般会在填空处前后增设一些语言提示,这些语句不但是理解材料的重要依据,也是推断填空内容的重要凭借。考生要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语法和语义分析,确定所填写的词语的词性和含义,然后再根据要求回原文寻找对应词语,或调动积累选择恰当的词语。②注意填空题的形式限制多数填空题为了保证答案的不可争议性,都会用引号明确地标示给考生,所填词语应来自原文,有的题目还会通过给出答题空格数的形式,进一步暗示考生所填写的词语只能是哪一个。对于这类形式上的要求,考生要严格遵守,并以此作为自己选用词语的重要标准。(2)简答题分类型简答题题型丰富,设问活泼。要根据不同的题干要求确定不同的答题思路。①概括题。关键是概括到位,要学会用经典中的核心概念、术语来理解。②分析题。要明确指出其思想内涵,并结合词语、句子分析其思想的由来与依据。分析要精到,不要脱离文本泛泛而论,也不可只以翻译代替分析。③评价题。要答出评价观点(或褒或贬或辩证分析)和评价理由,评价既要充分理解原材料,以分析为基础,又要客观公正。④比较题。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往往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儒家内部思想也是比较复杂的,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各自特点以及对现实的影响,是本题型的关键。答此类题,要对不同思想观点进行仔细辨别,要有一定的见识和思想深度。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注],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注缩:理直。1.材料二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________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异同,并评析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体现了两位圣人的执着精神和担当意识。异:孔子说“不敢不告”时渗透着无奈,这种担当与责任更多是对统治阶级负责;孟子说这些话时正与公孙丑讨论关于勇气的话题,话语中渗透着一种磅礴之气,这种担当与责任是针对万千大众的。(2)这种执着和担当在礼崩乐坏、正统的伦理纲常坍塌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即使面对强权,即使有千万人的阻挠,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表现出一种勇敢和无畏,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灿烂文明重要的一部分,哪怕是今天也依然难能可贵。参考译文材料一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报告给那三位大臣!”孔子退下后说:“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列,所以不敢不报告。君主却说‘报告给那三位大臣’!”孔子到三位大臣那里报告,三个人不同意出兵。孔子说:“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后,所以不敢不报告。”材料二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
本文标题:(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任务群四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任务(九)掌握思想,内引外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7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