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中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中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学会创造,追求真知,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的特点。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教育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敢于争先的顶尖人才,才能让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重视想象力,重视知识,就是要求学生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把握。那些认为脱离教材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奇思怪想才是创新,甚或是创新的全部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事实上,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即使把不同的事物或问题通过一条主线连接在一起,也是创新。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新颖的,是新的发现,是提高,是发展,即使前人或他人曾经说过、做过了,也属于创新,也是难能可贵的,必须予以提倡和激励,必须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会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就在我身边,就在学习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事!只要肯动手,肯动脑,我也行!”可见创造精神是何等的重要。然而现在的教学现状,有很多地方是不尽人意的,甚至还存在着阻碍创造能力培养的现象。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具体落实于每一节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二、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今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平等性、兼容性、创造性相统一的,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火花的乐园。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发现法等为主,辅之以传授式。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服务者、协调人,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质疑权威的见解和异想天开的设想是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权威,也是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大胆探索,不墨守成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设想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相信自我,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积级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正如郭沫若所说的“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呢?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中提出“三个不迷信,三个欢迎”,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为语文教学营造了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使之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参与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问银河》一课时,我激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让他们去说:“银河中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和穿硬壳衣服的田螺?”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没有”,是因为银河只是样子像河,但不是真的河,所以不会有这些小动物。有的孩子就大胆地说“有”!此时我也很想听听他们的理由,就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有的说既然把银河比做河,也就可以想象里面有动物。还有的说:老师刚刚告诉我们天上的星星组成了很多星座,那么银河里的星星就会组成小虾座和田螺座啊,那不就是银河里的小虾和田螺吗?多么大胆的想象啊!再比如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我提问: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河水很深呢?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总是一种答案,就是他们的身高体积不一样。但是学生的回答却给了我惊喜,他们有的说是身高不同,水的深浅就相对他们来说不一样;有的说是由于他们在水里的位置不同,因为小河的水也是有深有浅的,也许老牛是在岸边水浅的地方,而松鼠是在河中心较深的地方;还有的说因为松鼠身上毛多,浸湿了水就变重了,所以沉了下去……他们的各种观点,都有合适的理由,这样的思辨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打破课堂教师滔滔讲课,学生默默聆听的呆板格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中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乃至情感,激发其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发展其创新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一部分,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该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由已知到未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增长创造力。例如,我在教学《小鸭子回家》一课时,激发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想象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还会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此时学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再比如我利用美术辅助授课,在教读《春夜喜雨》一诗后,我要求学生作一幅画表现诗的意境,学生们的写意画尽管朴拙稚嫩,但大多数发挥了大胆想象,绘出色彩缤纷的画面,把诗意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四、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触类旁通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发展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去做,把学到的知识变为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鼓励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文剧、文艺小品;积极向报纸投稿等等。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发现、感悟、创造生活的过程。在教学一些童话故事时,我总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并鼓励他们在表演中去创造,可以想象人物的表情、语言,大胆地去表演。学生十分喜爱这一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锻炼了想象力,培养了创造精神。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成为自己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指向,自己应尽的一项神圣职责。并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商标准。因此,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环节,把它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就能够为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新世纪的建设者作出贡献。
本文标题: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中的创新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9238 .html